【江南师政】武美萍:执理论之灯照前路,以育人之心铸匠魂

发布日期:2025-08-29  文:机械工程学院 武美萍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

当粉笔的细末在讲台上方悠然沉降,时间的碎屑无声记录着讲台前的岁岁年年。合上批注密布的《数控技术》教材,那些被学生称为“天书”的数控编码,如今已化作他们眼中的“解密游戏”。在这条用脚步丈量、以心血浇灌的教书育人长路上,每一串代码都早已超越了冰冷符号的意义,它们承载着滚烫的青春、困惑后的顿悟,以及无数个微小却温暖的故事。

一、理论为舟、烟火启智,破抽象概念之冰

初春的寒意尚未完全褪去,在《产品创新设计与实践》课上,当我铺陈开智能制造系统那繁复的自适应模型时,教室里弥漫着一种无声的凝滞,几不可闻的叹息在寂静中悄然传递。复杂的公式如同冰冷的壁垒,横亘在理解的道路上。突然,教室后排响起一声清脆的惊呼:“老师!这系统调控,真像煮火锅控火候啊!”举着手机的学生展示着美食博主的控温教程,屏幕上的汤锅正随火力变化翻涌。

我顺势将问题抛向这片被点燃的思维场域:“若将这锅沸腾的汤看作我们的制造系统,同学们想想,这‘沸腾阈值’对应着生产线上的哪个关键参数?” 壁垒顷刻消融。教室里暖流涌动,从外卖餐盒的保温设计到共享充电宝的电路逻辑,这些从生活烟火里自然“生长”的理解,如同神奇的溶剂,溶解了黑板上数学符号的冷峻与疏离,赋予了它们可触可感的温度与气息。

二、实践架虹、思行相生,跨认知跃迁之径

深秋的夜,研究室灯光如豆。研究生王航深陷于制造工艺多目标优化的数学迷宫。我推门而入时,他正对着满纸公式出神。“试试跳出公式,想想你每天骑共享单车的经验。”我轻叩窗沿,指向楼下夜色中的停车场,“那座椅的高度,是不是直接影响你蹬踏发力的舒适感?这好比我们的‘舒适性约束’;轮胎的气压决定了你骑行时的阻力大小,这就是关键的‘能耗指标’啊;再看车把的角度,是不是关乎你操控的稳定与安全?这恰似系统必须守住的‘安全阈值’……”

话音未落,他眼中迸发亮光,猛地抓过笔,在纸上急速勾画:“我懂了!找最优解就像调校一辆单车,不能只顾疯踩追求速度,得在座高、胎压、车把角度形成的这个‘三角区’里,找到最舒服、最省力、最稳当的那个黄金平衡点!”后来,他经常向别人说起:“就是在那一刻,明白了科研不过是给生活难题写说明书。”

三、赤心铸魂、家国入课,植红色基因之脉

在讲授《数控技术》的某个章节时,我布置了一项课后调研:查阅1990-2010年的国际标准文档。一周后,课堂讨论如星火燎原。一位学生率先抛出困惑:“老师,为什么早期的标准制定名单里,中国机构少得可怜,参与度只有3%左右?”这个数字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千层思辨的涟漪。

我顺势引导,将技术标准这一看似枯燥的议题,与“国之大者”紧密相连,剖析其中蕴含的技术自主创新与核心话语权争夺的深层关联。当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增材制造领域主导制定的ISO标准占比已突破21%,并在大屏幕上清晰呈现时,教室后排突然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那掌声拍打的是民族科技自信的强音,是学子心中悄然挺立的家国脊梁。

四、诊学为镜、因材施教,淬千问金钥之方

常有青年教师好奇我的“课间访谈”。答案,就在那本边角磨损、页边起毛的笔记本里。轻轻翻开,时光的印记扑面而来:“2015.3.12同学/用齿轮传动理解矩阵变换;2018.9.7同学/以水流类比信息熵……”十年光阴,涓滴汇聚,一千多个带着个体思维烙印的鲜活提问与独特理解,被珍藏于此。

这本不断增厚的册子,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记录功能。它是一幅持续生长的、立体的“学生认知地图”,清晰标注着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在攀登知识陡坡时惯常选择的路径、容易迷路的岔口,以及他们随身携带的、用以开路的“生活工具包”。它是我实践因材施教最珍贵的导航仪——当新的困惑面孔出现,地图上的相似“地形”与成功“攻略”便会浮现,指引我递出最契合的那把思维钥匙。

五、薪火传光、光影留痕,刻未来密码之光

去年寒冬,一份特别的礼物穿越千里抵达案头。曾经在课上最怕公式推导的张同学发来一段视频:他设计的新型茶叶分拣机正在高效工作。看着屏幕上精准运作的机器,我下意识摩挲着那根用了多年的教学激光笔。

这一刻突然彻悟:最动人的理论之光,原来并非封存于学术期刊冰冷的引用次数里,而是如此鲜活地流淌在昔日学子改造世界的创造之中,熔铸于眼前这高效运转的机器脉搏里。此刻,窗外走廊又隐约传来年轻学子们热烈的讨论声,那些跳跃在黑板上的符号,那些诞生于生活灵感的火花,正在被新的双手接续、演绎。粉笔灰依旧在晨光中无声沉降,而我知道,又一个关于智慧、热忱与传承的温暖故事,已在笔尖悄然写下序章——这序章里,有理论之灯穿透迷雾的恒定光芒,更有以育人之心在时代锻台上,千锤百炼铸就的不灭匠魂。

武美萍老师


阅读(

编辑:于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