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病房,刘月影主任医师的目光专注地落在脑电图上,轻声引导身后的学生:“仔细看这里,能发现什么异常吗?”面对学生的迟疑,她温和而笃定地揭开谜底:“这是典型的失神癫痫脑电图特征。”这一幕,是她医者仁心与师者匠心的生动交汇。
作为儿科专家,她以春风化雨般的精湛医术,守护着稚嫩的生命之花;作为杏坛园丁,她以深厚的学识底蕴,悉心浇灌着医学未来的栋梁之材。2023至2025年间,每年均有她指导的学子荣膺“江南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桂冠,成为她卓越育人成效的最佳注脚。
教学:薪火相传 育才高地铸卓越
刘月影的诊室,是医学生最生动的课堂。面对一位发声性抽动症患儿,她带领研究生们展开“头脑风暴”:从孩子频繁清嗓子的咳嗽发声特点,到辗转多个医院呼吸科就诊、长期抗生素、雾化治疗效果不佳等,她引导学生层层剖析,反复推敲,在真实的诊疗情境中锤炼临床思维。她珍视每一位学生的见解,或补充辩证依据,或抛出关键问题,激发深度反思与方案优化。这种“在门诊中学看病”的模式,极大地点燃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刘月影深谙此理。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之余,她始终坚守教学一线,视育人为神圣使命。她带领团队精心收集百余例典型临床案例,转化为CBL、PBL及模拟教学的珍贵素材,在实践中不断打磨,教学效果斐然,历年教学评价稳居江南大学前5%。其主持多项江南大学研究生及本科教改项目,荣获江南大学至善教学奖、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殊荣。
尤为亮眼的是她对硕士研究生的精心培育。 她不仅指导硕士生成功完成省级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项目,更在省级研究生创新案例大赛中斩获三等奖(此为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首个省级该类奖项)。2023年、2024年、2025年,连续三年,在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吴郁老师的帮助下,她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均以优异成绩毕业,荣膺“江南大学优秀硕士毕业论文”“江南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称号,并陆续工作于三甲医院和高校,继续将儿科专业与教学发扬光大,创造了人才培养的佳绩,彰显了她作为导师的深厚功力与育才情怀。
科研:笃行求真 探索前沿攀高峰
刘月影的科研之路,紧密围绕儿科临床的难点与需求,尤其聚焦于儿童癫痫及环境污染物与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她以扎实的临床经验为基石,深入开展基础与临床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她成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重量级科研课题,在学术高峰上不断攀登。
迄今她已在国际国内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中华核心论文期刊等近50篇,其中不乏发表于中科院分区1区的高影响力期刊论文(4篇,最高影响因子12.2)。这些研究不仅为儿科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证据,也为她指导的研究生提供了高起点的科研训练平台。
临床:仁心仁术 专科建设拓疆域
儿科素有“哑科”之称,风险高、压力大、人才紧缺。刘月影在儿科临床一线坚守近三十载,初心不改。她尤其擅长小儿神经系统与发育行为疾病的诊疗,牵头成功申报了无锡市首个二级癫痫中心,率先在市内开设学习困难门诊。在儿童癫痫、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脑瘫、语言及生长发育迟缓、各类神经系统遗传代谢及罕见病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患者家属常言,“她温柔耐心,沟通如沐春风,那份强烈的责任感让我们倍感信赖,虽非亲人,胜似亲人”。为最大限度方便患儿及家长,她长年牺牲周末休息,周六上午南院、周日上午北院,风雨无阻。这份执着,使得众多已超龄、甚至成家立业的“老患儿”仍选择回来向她寻求帮助。
在她不懈努力下,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小儿神经专科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她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临床医生,更是专科建设的开拓者与中流砥柱。
刘月影以医者的仁爱、师者的情怀、学者的严谨,在医、教、研融合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不仅筑牢了莘莘学子的从医根基,更用大爱无疆的奉献,点亮了无数家庭的希望之光。

刘月影老师

刘月影教学现场

(更多内容请扫描二维码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