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校园9月5日】7月21日至29日,江南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AI启程”少儿编程实践团(新疆线)在托克逊县教育局支持下,赴新疆吐鲁番市托克逊县开展少儿编程科普与教育帮扶活动。实践团立足地区和学生特色和发展需求,在实践活动中探索“认知拓展+能力筑基+成长护航”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通过集中授课、朋辈辅导、资源捐赠等方式,为当地40余名师生搭建通往数字世界的入门阶梯,助力区域教育均衡与科技素养提升。
跨越山海,共绘教育协作新图景
江南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与托克逊县教育局举行暑期社会实践交流会暨电脑捐赠仪式,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县域教育”进行深入研讨与对接。双方结合当地教学实际与学生发展需求,梳理后续合作方向,提出以课程资源、硬件支撑、师资培训为抓手,探索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合作路径。为夯实信息化教学基础,学院向伊拉湖镇中心学校捐赠32台电脑,进一步完善当地计算机教室建设,提升课堂数字化教学条件。
技能跃升,教育帮扶显成效
教学阶段聚焦“从零起步”的启蒙式编程学习。实践团设置48个课时的沉浸式课程,以图形化编程为主线,贯穿基础运算、逻辑判断、事件驱动、变量与循环、简单算法与项目创作等关键模块,帮助学生在真实操作中理解计算思维。课堂中,学生完成了“自我介绍动画”“加法与乘法计算器”“趣味闯关小游戏”等项目,逐步实现从“会用电脑”到“会设计”的能力跃迁。随着课程推进,教室内屡次响起“运行成功”的提示音,孩子们在一次次调试与修正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与专注力。
课堂氛围从谨慎观望转向主动协作。部分学生在掌握基本指令后,自发帮助同伴检错改错,形成“学生—学生”的同伴互助网络。一名学生利用所学的算术运算模块独立实现简易计算器功能;另一名学生在项目完成后主动分享创作思路与优化方法。在教师引导与同伴互动的双重作用下,学生的表达、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得以同步提升。下课后,仍有学生主动承担整理与清洁工作,在细微处展现出责任感与规则意识。
携手同行,共筑可持续教育生态
为了增强实践活动的延续性与可复制性,实践团在硬件捐赠基础上,系统整理并赠送成套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课件、教学教案、项目案例与自学资料包,覆盖入门—拓展—创作各环节,便于当地教师后续独立开课与二次开发。托克逊县第三小学教师表示,这批资料贴合课堂实际、结构清晰、落地性强,将在新学期分阶段纳入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惠及更多学生。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步履所向,皆为家国。江南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将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心怀“国之大者”,持续聚焦托克逊及更广阔西部地区的教育需求,加强“AI启程”实践团社会实践团品牌建设,整合优质资源,创新帮扶机制,推动更前沿、更普惠的科技教育资源在边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本文来源:中青校园
原文链接:https://xiaoyuan.cycnet.com.cn/s?uid=1231319&app_version=1.6.2&sid=1651404&time=1757578707&signature=9glp5xY6RDENobMmkVO75ReYpUx9Pya8GPZQwnj20JBreK3Ayz&sign=030e9e2b5d5d7722084c7bf7787231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