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11月13日】构建互联互通、协同服务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此背景下,利用互动教学平台等技术手段赋能教学过程,对提升教学质量、辅助教学评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
首先,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活动多局限于课堂内,师生缺乏课前课后的互动。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学习目标,教师也难以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引导他们继续探索学科知识。
其次,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缺乏有效互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浅层,教师对学生的课上专注度、课程内容掌握程度也缺乏直观参考,难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并巩固加强。
最后,传统教学模式缺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电子化资料,评价学习效果的标准主要是考试成绩。此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应试而非深入探索学科全景,不利于学生的深入学习。
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特点
随着教学技术的改进和教学思路的完善,能纳入教学环境中的要素越来越多。国内学者侯宝力于2003年首次提出“多元互动”这一教学模式,认为“多元互动”的“元”即“要素”,指与学习有关且相互作用的各种教学因素。其中,人物要素包括老师、学生、校外专家等;教材要素涵盖课本、录播影像、直播等;环境要素则包含教室、跨校和国内外互动教学等。简言之,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下,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教学互动方式,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要素,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与探索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有以下三个特点:
以学生为中心。多维互动教学中,学生是各种互动形式的主要参与者,在多种不同的互动方式下思考和学习,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探索者,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续深造打下基础。
以丰富的学习资料提升学习效率。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强调充分利用与学习相关的各种资源,通过一切可用的教学要素给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课堂,最大程度保持课堂的新鲜感,刺激学生的多感官渠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多元展示推进评价角度多样化。多元互动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不同的互动方式展示自身能力的多个角度,教师能借此更全面地判断一个学生的优缺点,而不再以考试成绩作为最主要的评判标准。至关重要的是,互动教学中的数据将使全面的、客观的评价成为可能。
依托江南大学的互动教学平台,本研究探索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新型互动教学模式。通过把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的分析结果反馈给教师和相关管理部门,本研究将为改进教学效果提供支撑,并助力立体化教学评价的实施。
平台结构
江南大学的智慧教育云平台为自建的本地化多元互动教学平台,由云课堂、常态化录播、课堂互动软件和E课堂小程序等组件组成(如图1)。其中,常态化录播系统全程录制课堂内容;课堂互动软件安装于教室电脑中,具有考勤和课堂互动的功能;E课堂小程序则应用于移动端,便于师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随时进行互动交流。云课堂平台有建课、备课、课程资料管理等功能,课堂录像和互动数据也可通过云课堂平台查看。学生亦能登录云课堂平台重温课堂内容,查漏补缺。学习过程产生的数据则沉淀在互动教学平台,平台会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并形成可视化报表。
互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数据,如常态化录播平台的课堂录像、云课堂平台的教师备课包、课堂素材、课堂互动软件的考勤和互动参与数据、小程序的问答数据和学生作业的提交数据等。所有这些数据都保存在本地存储服务器中,并在全平台流通。师生可以登录云平台和小程序观看课堂录像,教师的课堂素材经本人允许也可在云平台或小程序查看。课堂互动软件可调用教师备课包和课堂素材,显示课堂上通过小程序参与的所有互动数据。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可通过云课堂平台查询考勤、互动参与、师生问答数据和作业提交情况等,以此作为课堂效果的衡量依据。总结而言,全平台数据互通能最大化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数据,为学校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基于江南大学的互动平台,结合任课老师的具体需求,研究者邀请部分教师参与了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
实践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课前,授课教师通过云课堂平台向学生推荐课程相关学习资料,发布预习内容和预习作业,让学生的预习工作更具目标性。课中,教师可充分挖掘互动教学平台的功能,通过软件的互动功能对所有学生提问并发起分组讨论,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增强学生的课堂专注度。课后,智慧教育平台提供了完整的课程视频供学生反复观看,学生也可在智教云小程序向老师提问。对于有意深度学习的学生,老师也会在线上推荐相关书籍和课程视频。
为多维度解析课堂效果,给授课老师和教学相关管理人员提供更直观的数据参考,团队引入AI技术,实时分析到课率、抬头率和低头率、师生发言占比并形成图表供教师参考。同时,研究团队积极征求教师意见,持续优化相关参数,以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实际效果。
利用沉淀在互动教学平台的数据,研究团队和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课堂抬头率、发言率能体现专注度,课堂问答和测验的结果可用于衡量课堂知识掌握情况,互动环节参与度和活跃度则能显示课堂积极性。各类数据可立体地展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再结合考试成绩等常规数据,能更精准地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部分学生和教师逐渐适应互动式教学模式,课堂形式愈发多样化,到课率、专注度、活跃度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师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互动学习的过程也从课中扩展到了课前课后。热烈的互动学习氛围吸引了更多同学老师加入互动教学的实践,最终形成正向反馈,进一步促进实践活动的推进。
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元互动教学平台,鼓励老师采用多元互动教学模式,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各种教学要素的互动,课堂将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改变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进一步促进课堂效果的优化和学生素养的提升。
本文来源:学习强国
原文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313200566227937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