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新老职业更迭,映射时代之变

发布日期:2019-05-23  来源:半月谈  
资料来源 半月谈

【半月谈5月21日】接生婆、剃头匠、弹棉花艺人……许多旧职业让现在的年轻人摸不着头脑;酒店试睡员、电子竞技师、私人健身教练……层出不穷的新职业又让老一辈们觉得匪夷所思。事实上,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与科技的进步不仅推动着新旧动能转换,也造就了一批批职业的淡出、升级与新生。这些职业正是时代进程的注脚,透视其中变迁,能看到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能看到国家笃定向前的步伐。

淡出

伴随着轰轰烈烈的社会大发展,不少旧职业逐渐淡出历史。政策体制的改变,让一些特殊的职业被淘汰,如计划经济时期的粮油管理员、票证管理员、物资供应员、蔬菜作价员等;生产力与科技的进步,让许多工作被机器与技术所取代,如电影放映员、铁路扳道工、寻呼转接员等;人们生活质量提升,让不少行当没了需求退出舞台,比如修钢笔的工匠、走街串巷的卖货郎……

江苏无锡的高大爷已年近80,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是当地村里有名的“磨刀师傅”。据他介绍,曾经挨家挨户吆喝磨刀再正常不过,大家也都认可这一门手艺活。“后来刀具性价比越来越高,我就没生意做了,索性就不干了。”高大爷说,随着刀具工艺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他早就认定这会是个被社会淘汰的职业。

高大爷的想法并没错,1999年国家首次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就取消了“磨刀补锅”这一职业。

“旧时日子缝缝补补,修碗补锅都是行业。”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高永安说,行业会根据需求的变化产生或者消失,新旧行业交替是必然的趋势,也能反映出社会生活变丰富了,经济发展了。

2015年7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颁布。其中,职业分类结构为8个大类、75个中类、434个小类、1481个职业。与1999年颁布的大典相比,维持了8个大类,增加9个中类和21个小类,同时减少了数百个职业。

受访专家表示,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让社会分工和需求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部分热门职业逐渐消失的过程,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一种替代,有利于职业结构转型,也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升级

人们喜欢用“三百六十行”来形容职业门类,但随着城市化和人们消费需求的多元化,“三百六十行”已经细分成不计其数的专业化工作,大量传统职业因服务需求充实了新的内容,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升级成一个个新职业,见证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传统的农民分化成了农技师、农艺师、农场主等;美容师衍生出了美体师、美甲师、发型设计师等;教育行业有了从线上到线下、从培训婴儿到老人各式各样的新“老师”;在很多茶楼会馆,人们如今不单单是喝茶聊天,还想感受一种文化氛围,由此,从前只管沏茶倒水的服务生变成了精通泡茶技艺、饮茶知识和品茶礼仪的茶艺师……

2018年,美团点评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了《2018年新职业人群工作生活现状调研报告》,该调研覆盖了全国主要的一二三线城市、800余种新职业。报告显示,在消费升级背景下,新职业人群的收入水涨船高。同时,社会消费结构也发生变化,休闲娱乐消费占比增加,“吃喝玩乐”的消费需求升级带来了职业新机遇。

来自江苏苏州的吴秀萍做过传统保姆,如今是一名家政服务公司的育婴师,她深刻感受到了这一新行当的火热程度。

“现在家庭对保姆的需求更大、更细,这一职业已经演变成家政服务员、育婴师、养老护理员等,有些工种月收入可上万,要求各种技能培训。”吴秀萍说,虽然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但细分后的工作社会认可度更高了,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让很多岗位变得“理所应当”。

业内人士指出,面对越来越多传统职业衍生出的新职业,社会也需要在制度和法律层面促进其良性发展。

在从事线上英语培训的李永眼中,视频讲课是这一行业的家常便饭。“人们越来越习惯网上学习,互联网的普及让资讯传播更快更广,也改变了教育的传播方式。”李永强调说,但缺乏监管、虚假宣传、过度追求报名率等问题也萦绕着这一新行业。

新生

这两年农忙时节,山西运城的任海水穿梭于当地桃树林间,操作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他是一名专业的植保“飞手”。“无人机植保作业会是一种必然趋势,既能减轻农村地区农民的工作量,又能够让人避免农药的伤害,还能降本增效,未来越来越多农民会想从事这一职业。”任海水说。

任海水口中的“无人机飞手”已成为国家正式认可的新职业。今年4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多个部门向社会发布了包括数字化管理师、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无人机驾驶员等在内的13个新职业信息,这也是自2015年以来国家发布的首批新职业。分析人士表示,这些新职业所在的行业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增长势头。

例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云计算发展白皮书显示,2017年中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到691.6亿元,增速达34.32%。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之相伴的是,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工程人员也变成了炙手可热的新职业人群。

“新的理论孕育新的技术,新的技术催生新的职业,这些新职业的推出表明市场越来越欢迎具备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强的新一代大学生,也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需要高校不仅做理论研究的先锋,更要做技术创新的高地、产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教授卢先领说。

国家去年印发的《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提出,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高质量发展。专家建议,面对出现的新业态、新职业,政府与社会各界应及时建立新职业的行业规范,并给予劳动者更多培训和受教育机会。

在工业物联网领域创业的陈芝羽说:“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与这一领域相关的机器人教育、编程教育等正在逐渐走进中小学生,也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新从业人员。对新职业的人才培养必须要跟上,如此才能让新职业更好地服务于新产业。”


本文来源于:半月谈

原文链接:http://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6147790?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阅读( (编辑:张青)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