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历史街区更新不能丢了里子

发布日期:2019-07-16  来源:无锡日报   作者:汪春劼
资料来源 无锡日报

【无锡日报7月15日】历史文化遗产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重要桥梁。历史街区有机更新,不单纯是修几栋漂亮房子,要让街区真正地活起来,实现复兴,还在于它里面的内容物。只有在业态规划、文化地标建设上多花功夫,历史街区才会有活力,才能实现叫好又叫座。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这首诗能成为不朽名作,就在于他用短短的22字描绘出了人类在时间长河中的孤独感。虽然人类代代相传,虽然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但我们与100多年前的先人、与100多年后的后人,根本不可能有零距离接触。在这种时空隔断下,历史文化遗产就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重要桥梁。

历史文化遗产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城市是现代生活的主要承载地,每一座城市又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记忆。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后,城市便以其资源配置集聚效应吸引大量的乡村人口。城市化率的迅速上升是中国经济腾飞的结果,也是中国强大的表征。

1990年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都兴起了造城运动,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民众居住条件有了极大改善,但这番城市更新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主要表现有:大拆大建中,老房子老街区成片消失,诸多带有城市印记的建筑与街区毁于一旦; 过多的高楼大厦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但高楼林立带来空间的压抑与千城一面的同质化。

移动互联时代,一切都变得太快,日新月异中,人们反而更易滋生一种怀旧情绪,去寻找城市的根,去留恋带有人生记忆的城市老建筑。

亡羊补牢,为打造城市的个性,增强城市的记忆,提升城市的品牌,近年来一些城市对为数不多的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与开发,取得了良好效果,如苏州平江路、成都的宽窄巷子、北京的北京坊、杭州的南宋御街、南京的老门东等。

无锡长期是一个县的建制,与那些大城市相比,文化遗产家底并不丰厚,但因历史上人才辈出与民族工商业的发达,城内还是集聚一批大户人家,他们的楼堂馆所既有建筑的美,也有大量的文化气息。遗憾的是有一段时间,无锡把城市建设的重点放在解放环路的市中心,使城区一批有价值的历史街区彻底消失。

既要心怀理想又要立足现实

现在无锡打造的五大历史街区(清名桥、惠山古镇、荣巷、荡口古镇、小娄巷),四个都在老城的边缘地带,惟有小娄巷处在城市的C位。

小娄巷曾是无锡秦家、谈家、王家、孙家的祖居之地,在提升地方知名度方面,这几大望族都作出了不凡贡献。正是此地深厚的人文底蕴,小娄巷得以在城市改造中幸存下来。

小娄巷历史街区在整理开放后引发不少争议,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小娄巷街区部分建筑早被拆除,部分土地已被占用,整个街区残缺不全;其二,小娄巷街区长度只有百米,面积不大,又无山川依托(如清名桥街区因古运河、惠山古镇因锡山惠山而加分),存在着先天不足; 其三,小娄巷与高达328米的苏宁大厦、248米的双子楼相距太近,使它不能给游人提供历史街区空间的舒适感。这三大因素破坏了小娄巷的城市肌理,而城市肌理是一个复杂的平面和空间系统,是城市社会生活、文化历史和技术水平的综合反映。从宏观上看,这是城市和建筑的平面形态表达;从微观上看,这是城市的空间环境与场所氛围的刻画。

在此困境下打造的小娄巷历史街区,如何才能赢得更多点赞?这需要主事者费更多的心智。

历史街区只保护不开发,很不现实。位居城市中心的小娄巷因得天独厚的区位,有更多的商业卖点,主事者利用这一优势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无可厚非。

应当说,既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谋求社会效益,既要有商业经营又要有文化含量,这一定位是各方的共识。难就难在如何实现这一平衡。从规划、布展来看,主事者力避使这一历史街区成为一条商业街,这种努力值得肯定,但现在的问题是,小娄巷历史街区人文文化的挖掘与呈现都尚待提高。结合当今的高科技,结合视觉艺术,结合空间美学,小娄巷历史街区在激活历史遗产、讲好小娄巷故事方面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历史街区有机更新,不单纯是修几栋漂亮房子,要让街区真正地活起来,实现复兴,还在于它里面的内容物。”只有在业态规划、文化地标建设上多花功夫,小娄巷历史街区才会有活力,才能实现叫好又叫座。

(作者系江南大学中国现代化道路与社会变革研究所所长、教授)

 

本文来源于:无锡日报http://epaper.wxrb.com/paper/wxrb/html/2019-07/15/verList.htm

原文链接:http://epaper.wxrb.com/paper/wxrb/html/2019-07/15/content_753097.htm

阅读( (编辑:张青)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