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百余位专家学者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中国之治”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第47次论坛在江南大学举行

发布日期:2020-09-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江南大学
资料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9月23日】9月19日,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第47次论坛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中国之治”研讨会在江南大学举行。来自全国近70所高校的130多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围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国之治”与全球治理的相互关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质量提升、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学科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在开幕式上,江南大学党委书记朱庆葆,江苏省教育厅社政处处长王伟,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分别致辞。开幕式由江南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倪松涛主持。

朱庆葆在致辞中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实践、善于创新、不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的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集中体现。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效,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同时也是“中国之治”的生动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这也是对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新要求。本次论坛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中国之治’”,站位很高,立意深远,既可以深入探讨“把‘中国之治’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路径方法,也可以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在回答重大现实理论问题的重要作用,充分彰显“中国之治”对于马克思理论学科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王伟介绍了江苏省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情况。近年来,江苏省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以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为根本,以优质资源与能力建设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加强科研和平台建设为依托,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队伍和学科建设,充分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高校宣传思想、学科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领航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江苏省已经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人才三位一体的重点建设体系。最后,他号召与会学者加强交流,相互借鉴,努力建成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局面,努力培养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专门人才,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今年年初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中国。艾四林在发言中表示:“疫情发生以来,我们付出了很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种实践的成功凸显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制度优势。我国从制度建立,到制度自信,到制度优势,这一步步背后坚实的基础是实践上的成功。所以我们的成功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突破,而且是实践上的成功,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总结和概括。”他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定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领航学科,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称为学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者能否在这些重大理论实践问题上,发挥关键性作用,作出原创性贡献?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希望这次会议能在这些问题上发出我们的声音,体现我们的担当。

当天上午,江苏省社科联主席、南京大学教授张异宾,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树荫,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钟明华,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傅慧芳,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立法,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焕明分别围绕马克思主义思想史建设,党的建设学科建设,“中国之治”的理论基础和生存逻辑,将国家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阐释“中国之治”中的引领作用,经济运行制度、保障制度和基本制度之间的关系,从世界历史理论看中国道路的新贡献等议题进行主旨发言。当天下午,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大平、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丁堡骏、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云阁等10位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学科定位、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与不足、海南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经验、以制度力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之治”融入形式与政策课教学等议题展开研讨与交流。

与会学者表示,在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中,国外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的教学和科研还有待加强。要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落到实处,将党的全面领导切实体现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推进党的建设二级学科的发展。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阐释“中国之治”中的引领作用,防止阐释“中国之治”的“食洋不化”和“食古不化”。

与会专家表示,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应放在“中国之治”的框架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是“中国之治”的思想基础。加强推进“中国之治”,要更深入、更系统、更全面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它的形成、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也要回答和解决“中国之治”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这样的关系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目标更明确,任务更加重要。

与会学者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引领高校发展的学科。“中国之治”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两个重要原则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确保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与会专家提出,要加强解读高校思政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着力点,在转化问题域的基础上,升华高校思政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关系问题研究,突出思政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之间共同体的存在,强调这种存在是必须依靠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样一个基本原则和根本保证,从而实现内外合力,实现高校思政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之间互促共进。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顾钰民在会议总结中表示,十九届四中全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会议。其中提出了很多要深刻理解和领会的新观念、新看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具有指导意义。要依据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

会议由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


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www.cssn.cn/

原文链接:http://news.cssn.cn/zx/bwyc/202009/t20200923_5186380.shtml?from=singlemessage

阅读( (编辑:张青)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