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 无锡如何加快深融

发布日期:2022-01-21  来源:无锡日报   无锡日报
资料来源 无锡日报

【无锡日报1月21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赋予的重大责任,也是江苏发展的重大机遇。

要更高站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主动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作用,与浙皖各扬所长,全力推进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要更高质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树牢“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坚持龙头带动、各扬所长,更好融入和服务全国发展大局。

今年省两会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再次成为众所瞩目的热词。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从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到全产业链分工协作,出席省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会场外的相关单位负责人,畅谈如何以更高站位、更高质量,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服务全省、全国发展大局中展现无锡担当、贡献无锡力量。

共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现代综合立体交通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更高质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更大力度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无锡以交通先行加快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张立军代表说,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无锡将坚持从全国全省看无锡、从大势大局看交通、从未来将来看当下,聚焦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全国辐射力的交通枢纽名城,畅通“大通道”、建强“大枢纽”、织密“大网络”、实现“大跨越”,努力在共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上乘风破浪、走在前列。

根据《国家综合立体网规划纲要》,无锡将对标长三角北翼中心的方位来谋划、推动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张立军介绍,我市将优化国家级综合运输通道,开拓南北向综合运输通道,形成组团式综合运输通道,主动谋划与苏州、常州、南通、泰州等地的融合衔接,以高速公路和快速干线为主,织密跨区域交通线网,重点加强无锡东南部交通的快速衔接。通过诸多通道建设,实现东向接轨上海大都市圈、南向键联杭州都市圈、西向湖湾一体切入G60科创带、北向跨江联动辐射陇海中原经济圈。

更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我市将进一步强化枢纽升级和运输国际化,构建多形态综合交通枢纽。重点打造盐泰锡常宜铁路惠山站核心枢纽,争取在惠山站设置存车线,建设江阴、宜兴、无锡南(苏锡常都市快线)铁路枢纽站,形成集群化铁路枢纽;做大做强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加快推进机场改扩建项目,增强空港综合服务能力,完善机场集疏运体系,积极支持苏州地铁13号线接入机场,与我市地铁3号线换乘,加快建设机场交通客运中心,形成区域性机场枢纽;把无锡(江阴)港打造成为上海港的组合港、喂给港和长江下游航运中心节点枢纽,形成组合型港口枢纽。同时,重点建好远洋海运、中欧班列、国际航空三大通道,为全市重大产业、实体经济发展搭建好“大物流”运输通道。

让一体化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市民,张立军说,我市还将强化品质提升和城乡出行无差异化,守正创新开行“共富班车”、出台交通运输方面的“共富礼包”,进一步扩大城乡公共交通线网覆盖,打造流畅衔接的城际客运,推出更多高端定制服务,增强公众出行体验感。

纺织业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

“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周晔珺委员在聆听省委书记吴政隆的讲话与代省长许昆林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后表示,省主要领导站在全国的高度谋划江苏的发展,多次强调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全面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当好全国经济压舱石、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贡献江苏力量。“这对我们实体企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作为一名来自纺织行业的省政协委员,周晔珺一直以来非常关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推进情况。她告诉记者,江苏纺织产业35年来总量始终位居全国第一,具备门类齐全、装备先进、技术领先、产业链完整等优势,拥有全国最具竞争力的纺织集群。其中,南通是中国家纺名城,苏州盛泽是中国纺织化纤、面料名镇,常州牛仔、灯芯绒等闻名遐迩。“在长三角区域中,上海处于科技、时尚的前沿,浙江独具创新灵动的气质,我们要充分发挥无锡百年工商名城与无锡一棉百年企业的纺织底蕴,将纺织业发展主动融入国家战略。”

周晔珺建议,要利用好企业特高支纱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优势,重点协同配套长三角高端纺织业的发展,衔接上下游产业链,努力做到延链补链、强强联合,发挥好集群效应,在产品上不断推陈出新,实现区域间合作共赢。

与此同时,周晔珺也意识到,走“科创+产业”道路将成为未来长三角纺织业发展的新动能,因此只有加快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才能进一步提升企业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无锡一棉通过智能制造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积极探索数字经济发展,逐步实现工厂智能化,大力推动纺织产业绿色转型和创新发展。

周晔珺还注意到,国家明确提出要把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建设成区域性枢纽机场,这为无锡枢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而对无锡一棉来说,更可以借助长三角地区的贸易“流量”,将产品辐射至全球更广的地方。

为江苏留住更多高校毕业人才

省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22年重点工作时,明确提出“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更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这让朱拓代表对自己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高高校毕业生留苏就业比例的建议充满了信心,“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留住更多人才才能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智力支持。”

朱拓分析,江苏省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主角”之一,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前列,与全省高校数量多、重点院校数量全国领先、高校毕业生留在省内就业比例高分不开。他在调研中发现,“十三五”期间,我省高校毕业生超过四分之三留在省内就业,且高层次人才呈现净流入状态。不过他也关注到,留在江苏省就业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苏北、苏中地区相对较少,人才区域分布并不平衡;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不对称,人才供需结构呈现不平衡;高校学生就业心态受疫情影响,求职普遍“求稳”“求高”,慢就业人群增加,这些情况不利于更高质量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留住更多高校毕业生,朱拓建议,应当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创新区域政策调控机制,搭建毕业生留苏就业平台,探索“柔性”引才新路径。省内北部地区发展经济与加强政府部门宏观人才政策调控要双线并行,打造引才“磁场”,才能破解留苏人才区域分布不平衡的问题。他认为,在坚持“刚性”引才的同时还要探索“柔性”引才的新路径。一方面要加大“双创计划”等人才项目支持力度,对重点产业领域建立柔性引才特区,利用科研、重点企业等平台,通过科研、技术合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入领军人才,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柔性”引入人才和项目在促进毕业生留苏就业的作用。

此外,朱拓还建议建立国家调控、省级统筹、高校自律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确保专业人才供应与产业结构调整保持动态平衡。“调动政、校、企三方力量,提高毕业生留苏的积极性,让正在找工作以及刚找到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温暖、有尊严地开启新生活,让人才各尽其能,也让江苏省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一片令人向往的创新创造热土。”

整合科创资源建设“联合创新体”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更高质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协同打造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环太湖科创圈。甘霖委员为之振奋:“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将大大有益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等工作。”在他看来,江苏及整个长三角地区有着丰富的科教资源和扎实的产业基础,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推动下,将加速江苏与长三角地区高校和优势产业的匹配,实现动态联动。这一强强联合将进一步推动江苏的学生就业、产业发展等课题,促进科技自立自强。“长三角一体化能够将各地的土地资源与科教资源结合起来,补齐发展的短板。”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甘霖也看到,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的机遇,更有利于整合科创资源,建设“联合创新体”,以突破制约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并进一步搭建公共支撑平台,实现关键共性资源和技术成果的最优化利用。在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工作,甘霖表示将紧抓深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机遇,推动超算在长三角的应用。“超算可以为很多重要产业和领域提供基础计算服务,如气候气象、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借助这个机遇,更好推动长三角产业发展。”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的算力居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已为多家企业提供算力支撑,如今可以期待更多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型企业与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结缘。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更大力度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一点也让甘霖印象深刻。他说,这些重量级交通规划实施后不仅可便利省内人员来往,如通苏嘉甬铁路还便利了省际之间的互通,将进一步缩短长三角各大城市的时空距离,与“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相呼应。“完善机场、铁路等城际出行的交通设施,无论是假期出行,还是工作出差,都将更好满足长三角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建设区域性枢纽机场做强发展引擎

做好苏南硕放机场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建设无锡硕放区域性枢纽机场……省人代会上发布的相关信息,让市机场集团董事局主席王建南倍感振奋:“机场是我市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我们将做大做强硕放机场,助力无锡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2021年,硕放机场在严峻形势下维持住了较好的发展态势,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排名在全国248个运输机场中分列第38位和第22位。其中,客运排名创历史新高,货运量达历史最高。

去年12月29日,苏南硕放国际机场飞行区改扩建及附属工程正式开工。“这预示了硕放机场将在新一年继续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王建南介绍,下阶段,将强化规划引领,按照2035年实现3000万人次和100万吨的远期发展目标,推进机场总规修编,稳定机场集疏运体系规划和空港片区战略规划;提前谋划新航站楼和GTC选址,推动S1线、S2线、苏锡常都市快线等轨道交通顺利进机场,建设大交通枢纽节点。

“十四五”期间,我市提高机场发展能级的一系列建设计划已确定。围绕2025年实现旅客吞吐量1500万人次和货邮吞吐量30万吨的目标,按照“西客东货”的规划布局,加快推进苏南硕放机场货运区建设;推动已开工的快速脱离道、京东空侧货站、中外运敦豪专用国际快递处理中心等工程项目于今年竣工投用;启动新建二跑道、延伸一跑道和新航站楼的前期工作,为机场大发展打下基础;重新启动地铁3号线下穿跑道争取工作,让苏州地铁13号线能接入机场。

王建南表示,着力打造区域性枢纽机场,机场集团还将紧抓主业,持续织密硕放机场航线网络。加深与顺丰集团、敦豪全球货运、美商宏鹰、中外运敦豪快递等龙头物流企业的战略合作;稳住美国洲际货运航线,力争恢复欧洲洲际货运航线,适时新开日韩货运航线,为苏南地区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构建大交通格局提升对外辐射能级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更大力度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积极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无论是作为交通强省的江苏,还是正在打造具有全国辐射力交通枢纽名城的无锡,都应更多地从航空视野形成对外辐射能力,提升辐射能级。”刘玉海代表告诉记者,今年省两会期间,他依然将目光聚焦在了航空领域,为此,他还带来了《关于大力推进交通强省建设,支持和推动我省本土航空企业和通航产业发展的建议》。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省政府工作报告还在附件中进一步提出,加快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强全省机场资源整合,建设无锡硕放区域性枢纽机场。 “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大背景下,建设无锡硕放区域性枢纽机场,不仅为无锡航空产业的崛起带来了大机遇,还有可能重塑区域大交通产业布局,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刘玉海分析说,“重点是要推动苏南硕放机场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加快苏南硕放机场T3航站楼、第二跑道以及机场周边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同时积极抢占民航航线时刻资源、航点、低空空域等方面核心资源,在优化空域运行环境和空域结构上,努力争取更多开放政策。”

更高站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市交通集团如何作为?刘玉海表示,“十四五”期间,市交通集团将以做强航空产业全产业链为目标,丁蜀通用机场去年底成功完成首次试飞后,今年将正式开航,未来可以构建起一个省内省际的一小时空中快速交通运输体系。推动苏南瑞丽航空聚焦高价值航空公司定位,锚定跻身国内航司前十的目标,将加快无锡主基地建设,抢抓“一带一路”建设、中西部大开发等发展机遇,逐步增加柬埔寨、延安等国内外航线,开通更多的无锡始发航班,同时推动货运航空的组建、飞机修理中心、航材交付中心、发动机修理、飞机部附件制造等相关航空产业的落地,“这将是一个万亿级的产业市场,可以更高水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大局”。

在区域联动中打开发展新空间

“贯彻落实省两会精神,更好实现苏南引领,就要进一步融入区域一体、加速国际化,来激发宜兴发展强劲活力。”封晓春代表说,宜兴将把更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作为更好扛起“三大光荣使命”的必由路径,以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基础,以加速锡宜一体化为先导,以融入环太湖科创圈建设为关键,以实施“深耕上海”战略为依托,全面强化区域协同发展效应,更好争取城市分工优势地位,担当助推苏浙皖交界区域、宁杭生态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主力军。

去年以来,宜兴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锡宜一体化发展,交通互通、产业合作、创新协同均取得新成效。封晓春表示,今年宜兴将以一体化为最大机遇,在区域联动中打开发展新空间。当前迫切需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将开工建设盐泰锡常宜铁路、锡宜S2线、锡宜高速(宜兴段)扩建,加快推进宜马快速通道等工程建设。

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宜兴要成为承接苏锡常地区科创企业产业化基地。陶都科技新城今年将实质性启动建设,致力打造成涵盖全链条创新体系、承载新经济产业的长三角一流、国际化水准现代科创新城。依托环科园、联动宜兴经开区,大力引进高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高产出强度的优质项目,培育一批区域性龙头企业、产业链头部企业、新经济标杆企业,打造一批地标性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加快走出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封晓春说,高水平建设宁锡常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宜兴将推进五大改革任务走在全省前列、为全国作示范。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载体平台、体制机制,以国际标准规划设计城市,把农村低效建设用地整治作为重点,创新建立农房整村更新改善、闲置宅基地腾退和向产业用地转化等机制,同步抓好强村富民造血机制形成、现代农业园区集群发展等工作。


本文来源于:无锡日报http://szb.wxrb.com/layout/202201/21/node_A01.html

原文链接:http://szb.wxrb.com/content/202201/21/content_105172.html

阅读( (编辑:张青)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