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有意思》第八期:星空之外,还有星空——印志远老师谈汉唐辞赋与天文学说

发布日期:2025-11-12  来源:人文学院

对谈嘉宾: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印志远、江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韩宇瑄

讲座策划:江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党月瑶

讲座时间:2025年11月18日(周二)14:00-16:00

讲座地点:图书馆三楼鼋元阅享空间B302

讲座内容:

文化对谈将邀请各领域的青年学者,围绕研究成果,分享研究的初心、激情、幻想,也透露过程中的困惑、挫败、痛苦,把研究还原成活生生的场景。

江南大学艺术课堂之《研究有意思》第八期《星空之外,还有星空》,将从印志远老师的论文《汉唐天文学说的演进与辞赋书写》谈起。辞赋文学从诞生初期就和天文密切相关,反映出古人独有的知识结构,也体现了古人对于天人关系的重视。随着天文学说的演进,辞赋中的天文书写也会出现变动。先秦辞赋家已经将星官纳入文学书写范畴;汉代辞赋关于星宿的书写,政治的附加喻义更加凸显;六朝至隋唐时期,出现了许多专门记录天上星官的辞赋。在理解汉唐辞赋时,需要具备一定的传统天文学知识,回归到历史语境,这样才能更准确地体会古人的文化与思想。研究古代文学的印老师,是何时对天文学感兴趣的,又如何将天文学与文学联系起来,写出了跨学科的论文?其他的研究兴趣点,比如数术方技文化、古代文本流传与形成,又是如何找到的?

印老师在生活中也是一个兴趣广泛的人,会创作侦探小说,喜欢桌游,还会打篮球,这些看起来并不学术的爱好,会给学术研究带来启发吗?印志远老师和韩宇瑄老师将为大家带来对谈。

主讲嘉宾简介:

印志远,男,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讲师。重庆大学学士,浙江大学博士,复旦大学超级博士后,上海市超级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历史与文化。主要研究兴趣在经学文本、数术方技文化、辞赋文学以及古代文本的流传与形成等方面。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

韩宇瑄,男,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山东大学学士,浙江大学博士,江南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产业、大食物观。在《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光明日报》等发表多篇论文,主持部省级项目6项。

欢迎师生踊跃参与!请提前20分钟入场。


人文学院

2025年11月12日

阅读(

编辑:王振彬

审核:徐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