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学院陈文婷教授(第一作者)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博士生杨昭、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院何新江教授(通讯作者)合作完成的论文“Pricing energy futures options: The role of seasonality and liquidity”在能源经济领域国际权威期刊《Energy Economics》2025年第149卷正式发表。该研究主要探讨了季节性因素和流动性在能源期货期权定价中的作用。
本文提出了一种增强型能源衍生品定价框架,该框架在传统双因子模型基础上,引入了季节性特征与流动性风险。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商品期货期权的半解析解,有效解决了多个随机因子非线性交互所带来的数学上的困难。与传统蒙特卡洛方法相比,所提出的解析方法不仅计算效率更高,也显著提升了模型校准的速度。基于我国INE原油期权市场的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在预测精度上明显优于标准双因子模型及仅含季节性因子的模型,验证了在能源期货期权定价中同时考虑季节性因素与流动性风险的必要性。

文章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