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报讯】:前不久,江南大学纪委收到一封来信,信件来自刚从该校毕业不满一年、工作于无锡市一家商业银行的黄丹。信中说,作为当时的党支部书记和班长,她非常感谢江南大学和地方纪检部门共建的模式。该模式使她受益匪浅,很快进入工作角色,并做出了出色的成绩。黄丹说:“我的工作和纪检有很大关联,所以在学校时我其实就已经培训过了。”黄丹在信中所说的这种共建模式被称为 “校地合作”,即由大学和当地市纪委联合共建研究机构,通过对重大课题的研究,提高学术水平,研究解决当地实际问题。
据了解,这样的校地共建研究机构在全省共有6家。2010年7月13日,江苏省教育纪工委和省纪委宣教室在南通市召开了“校地合作,推进反腐倡廉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工作研讨会,总结推广这些研究机构的贡献和经验。日前,记者深入其中几所高校和机构,对相关人员进行了采访。
南通大学:搭建廉政文化建设“五大平台”
回想起江海廉政大讲坛第一讲,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庄安正记忆犹新。“那天是纪连海先生作的《刘墉父子廉政解读》讲座,整个大学生活动中心爆满,很多老百姓都走进了校园。”庄教授说,“完全的理论研究会把百姓拒之门外,而纪连海先生把严肃的话题讲得通俗易懂,打动人心。”如今,在纪连海之后,学校又请来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孟宪实、中国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蒙曼,而庄安正作为本土学者,也走上了江海廉政大讲坛,成为该讲坛第4讲的主讲人。
江海廉政大讲坛是南通廉政文化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后致力建设的“五大平台”之一。2007年4月,南通大学与南通市纪委联合组建了南通廉政文化研究所,南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礼宾是研究所的所长,他向记者介绍,这“五大平台”指的是,一份刊物:《廉政文化研究》;一个基地:南通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个论坛:反腐倡廉·南通论坛;一个讲坛:江海廉政大讲坛;一个网站:南通廉政文化研究所网站。南通大学党委书记顾晓松说:“教职工和学生的廉政思想直接影响着一个学校的发展,研究所为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廉洁也是生产力。”该研究所成立以来,他们将地方纪检监察机关的实践、经验优势与高校的理论、学科、人才、教育优势直接、充分地结合起来,积极服务于地方廉政建设实践。据不完全统计,廉政文化研究所先后组织专题讲座和专题报告达80余场次。南通市纪委常委葛维先说:“通过几年的工作,研究所对南通市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的作用已初步显现,‘潜规则’在南通行不通。正是有了南通大学的理论支持,我们的决策更加充满科学底气。”
苏州大学:地方与学校共赢
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苏州,又是如何整合纪检监察部门的实践优势和高校的学科优势,发挥 “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呢?
由苏州市纪委、监察局与苏州大学合作共建的苏州廉政建设与行政效能研究所成立于2009年6月,设有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效能建设、预防腐败3个研究室。成立一年多来,研究所坚持“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求发展,以合作谋共赢”的工作理念,围绕苏州市廉政建设和行政效能建设方面的热点、难点、重点、焦点等问题深入研究,在加强地方反腐倡廉、
行政效能建设和加强自身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研究所副所长田芝健教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2009年11月,全国首家非公企业党的纪律监督委员会在常熟市波司登集团成立。苏州市纪委对此非常重视,要求研究所介入企业,与委员会联合工作,从理论的角度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再反馈到实践中去。有了研究所的加入,监督委员会的作用更加突出。现在,企业只要签署较大的合同,就必须签一个廉政互保协议,做到从根本上解决行贿、受贿的隐患。如今,党的纪律监督委员会已经在常熟市的非公企业全面推开,并辐射到苏州市其他地区。
苏州大学纪委书记、研究所副所长高祖林教授向记者介绍,研究所成立一个月后,就承担了苏州市纪委、监察局的 《苏州市市级机关和公共管理部门绩效评估体系》课题研究,课题组深入基层调研,分赴外地取经。当前,课题组所提出的效能理念及一些具体措施已经在苏州市酝酿试行。研究所还参与了昆山机关服务品牌建设,为昆山打造服务型机关提供了智力支持……这样的“动作”还有很多。
江南大学:科研学术为地方建设服务
2009年4月,由江南大学与无锡市纪委共建的预防腐败机构——无锡预防腐败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成立后,研究中心迅速进入“角色”,致力于预防腐败课题研究和成果推广应用工作,目前已承担了 “无锡市反腐倡廉形势研判”“无锡市反腐倡廉风险点监测预警机制”“无锡市市直机关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管理创新研究”“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市场统一管理研究”“无锡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研究”“健全领导干部问责制研究”“政府投入基本建设管理机制改革研究”7项课题。“其中的2个项目已经进入实践配套研究。”江南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无锡预防腐败研究中心主任周小浦介绍说。
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课题,锻造一支理论功底扎实、创新意识强烈的研究队伍,江南大学整合了政治学、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教师和博士生。该校法政学院党委书记朱同丹表示,研究中心在配备课题研究力量时,有意识地增加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参与。“这样的校地合作,为提高学校学术水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
除了南通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和当地纪委监察部门联合成立的反腐研究机构外,由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淮安市纪委合作共建的淮安市廉政文化研究中心,常州大学与常州市纪委共建的常州市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研究中心,以及南京市纪委、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市栖霞区委共建的金陵廉政文化研究中心,也相继挂牌成立。据了解,下一步,江苏省拟倡导未成立校地共建研究机构的其他市所在地的有关高校与市纪委联系,成立研究机构,实现13个省辖市全覆盖;同时,校地合作成立省反腐倡廉研究中心,已申报国家级重大课题。本报记者 钱诚
相关网址链接:http://epaper.jsenews.cn/shtml/jsjyb/20110113/39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