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12月20日讯】: (记者过国忠 通讯员舒媛媛)国内首个致力现代农业发展的开放型科技服务机构——江苏省现代物理农业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日前在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正式成立。
“‘物理农业’是针对传统的‘化学农业’的各种弊端特别是对环境所造成的严重污染的情况而提出的,利用电、磁、声、光、热等物理方法,没有残留问题,可解决农业增产、增收,减少对环境生态的污染,目的是要走出一条高效的可持续的农业发展之路。”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虞定华说。
据了解,早在3年前,江南大学针对国内在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上的“瓶颈”,就开始探索建立有助于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服务平台。2007年1月,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联合无锡市农机推广站首先筹建了国内首家公益性、开放型、共享式的“现代物理农业技术装备实验室”,同年11月通过了无锡市级验收。4年来,科研人员在茶叶物理保鲜、高效增氧、物理除霜等设施和工艺的研发方面成果叠出、前后共承担了4个省级项目,7个市级项目,开发了十多个物理农业装备,其中静态增氧设备已列入省级农机补贴目录,茶园防霜机已通过了省农机局科技成果和小批量试制鉴定,生物基质肥料已经形成了年产三万吨的生产规模并广泛应用于水稻基质育秧花卉苗木等,谐振促生仪已广泛应用于精细蔬菜的种植。
据江南大学副校长金征宇介绍,未来创新中心将依托学校的多学科相互交叉的优势,进行系统集成与创新,特别是要结合自动化控制和物联网传感技术,提升物理农业的层次和内涵,把“物理农业”发展到“感知农业”,进而推进到“智慧农业”的水平,真正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今年,为了在更高层面上进行物理农业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在江苏省农机局的支持下,在原市级实验室基础上决定成立“江苏省现代物理农业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同时,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投资成立新公司“无锡百盛传感网络有限公司”作为市场化运作载体。会上,中心分别与吴江水产公司、无锡菊花畜牧机械有限公司和无锡市绿农食用菌有限公司签订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科技日报)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www.stdaily.com
原文链接: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10-12/20/content_2575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