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简介:
杨士强,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监事、CCF杰出演讲者、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党委书记、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科技术语研究》编委会委员,《智能机研究动态》编委会委员,清华大学图书馆图书情报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多媒体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家863计划智能计算机主要专家组组长助理,中国计算机学会编辑于名次审定委员会委员。
如何判定研究生毕业的标准?
首先论文要可公开发表,水平要高。“没有时比谁有,都有时比谁好,都好时比谁亮”。使用学术共同体制定的标准,容易被公认。其中CCF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都是业内前沿、有权威的会议期刊。中国是人情社会,必须要有个好的标准,让大家共同遵守。
在学术自律文化没有形成之前,必须靠制度约束,有效的制度可以带动文化的形成。在我国现实情况下,研究生发表论文一定要制定标准。
有学术理想的人才能读研究生
研究生就要有研究生该有的境界,要有追求科学真理、探索自然奥秘的觉悟和求知欲,并能享受、热爱研究过程与成果,不能感到受罪。研究生的工作要有创新性,发现规律、解释现象、建立模型,改进模型、实现算法、加速算法。
历史上,“研究”不是职业是兴趣,是人们为了满足好奇心获得成就感而进行的自发的活动。以前的研究很艰苦,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有条件追求学术了,功利思想反而严重了,研究反而为了养家糊口,挣钱过日子。功利思想不不利于科学研究。Enjoy Research,才会有“那都不是事儿”的浪漫情怀。做研究得有勇气,有“蹦极”精神,敢于触底才有机会拔高。
研究生要逐步树立学术理想,通过校园环境、社会风气、导师影响、课程学习、专题报告等多个环节积累正能量。研究方向要专一。研究生应把学术追求放在首位,境界不同,追求不同,成就也就不同。学术追求的显性表现是你所达到的职位,专家,院士等;而学术追求的隐性表现是你的心理满足:成就感、幸福感、和充实感。我们应把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利益驱动逐步转向兴趣驱动,为有学术追求的人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
科研的“悟性”将决定你的成败,做研究、做教师,“悟性”都很重要;悟性是一种境界,是靠自身修炼和积累,来源于实践和不断思考,悟得越早跑得越快。
学术会议的重要性
计算机学科是技术发展很迅速的学科,论文发表周期短。因此交流很重要,研究生要多参与学术会议讨论,与业界精英头脑风暴,发表论文宁缺勿滥。争取拿到best paper,这对今后发展有很大作用。如何获得最佳论文奖,首先题目要好,新颖、简明、醒目,抓眼球、不拗口;其次,文章要逻辑清楚,层次清晰;对研究方向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才能引人入胜。参会时要多与参会人员进行真诚主动的交流,培养自信。
几点期望
要珍惜大好时光,不要懒散拖拉、不思进取;
要全力投入研究,不要沉迷网聊、游戏看碟;
要硕果累累毕业,不要滥文充数、到处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