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既要生产也要减排 新方法驱动二氧化碳捕获

发布日期:2025-07-12  文:韩俊 于乐  来源:科学网
资料来源 科学网

【科学网7月11日】近期,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邓禹团队在多胺生物合成驱动二氧化碳捕获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期刊《化学工程杂志》。

二氧化碳(CO?)是引发全球变暖、极端天气等气候问题的“元凶”之一。除了人们熟知的化石燃料燃烧之外,一些生物过程,如畜牧业活动、有机废弃物自然分解等也在持续释放CO?。这类排放源头分散、浓度低、释放持续,给传统的CO?捕集带来了不小挑战,也成为当前实现减排目标的一大难题。

以多胺化合物戊二胺为例,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尼龙材料、涂料和农药等领域的重要化工原料。据估算,全球戊二胺年产能带来的CO?排放超过24万吨,相当于约5万辆家用汽油车一年的排放量。在“双碳”目标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戊二胺生产过程中的同步减碳,成了摆在科研人员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团队采用了“酶工程+反应工程”的方法,对生产戊二胺的酶进行了“量身改造”,让它在偏碱性的环境中也能稳定、高效地工作。通过这一优化后的生产系统,成功实现了戊二胺的高效合成,单批次产量达到了297.0克/升,创下目前已知的最高纪录。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通过技术手段将这一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大部分CO?“就地捕获”,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有机酸产品。这样一来,不仅减少了碳排放,还额外多了一种可再利用的化学品。

“这项技术在生产戊二胺的同时,把原本难以回收的废气资源变成了有用的产品。”项目团队成员李国辉表示,“未来这套方案有望推广到更多生物制造环节,为产业绿色升级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ej.2025.165309

本文来源:科学网https://news.sciencenet.cn/

原文链接: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5/7/547544.shtm


阅读(

编辑:于乐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