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吴林海:家庭食物浪费的“四个特征”与“五个建议”

发布日期:2025-08-12  文:吴林海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
资料来源 中国食品安全报

【中国食品安全报8月12日】我国耕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禀赋相对匮乏,食物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增加供给与降低损耗两端协同发力是缓解食物紧平衡的基本路径。食物损耗贯穿于供应链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食物消费环节的浪费问题易发多发,而家庭是食物消费的基本单元,发生在家庭中的食物浪费现象不容忽视。对此,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曾组织学生利用回乡过年的时间,在江苏、湖北、河南的部分地区开展了城乡家庭食物浪费状况调查,共获得样本4317个,其中城市家庭(含县城)与农村家庭分别为3224、1093个,占比为74.68%、25.32%。结果显示,在调查获得的样本家庭中,严重浪费型占比达20%,城市家庭食物浪费高于农村家庭。建议通过引导宣传与技能培训、推广智能冰箱与家庭食物App管理、优化城市家庭食物市场供应方式、优化存储方式、探索家庭捐赠食物模式等做法,推动节约资源意识深入人心、节约食物能力不断提升,减少家庭食物浪费。

家庭食物浪费的“四个特征”

家庭食物浪费情况较为严重且与收入水平相关。联合国粮农组织、美国环境保护署等界定,以浪费率(每月食物浪费量占购买量比例)低于5%、5%~15%、高于15%为标准,将家庭食物浪费程度划分为低度、中度、严重三个类型。参照此标准,在调查的全部样本家庭中,低度、中度、严重浪费型家庭占比分别为29.16%、50.45%、20.39%。江苏、湖北、河南严重浪费型家庭占本省样本家庭的比例分别为31.46%、29.45%、27.08%,而2024年江苏、湖北、河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5415元、36947元、31552元,由此可初步推断,家庭食物浪费程度与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城市家庭食物浪费高于农村。调查发现,城市样本家庭中低度、中度、严重浪费型分别占26.89%、48.98%、24.13%;农村样本家庭中三者占比分别为44.83%、42.91%、12.26%。由此可见,城市样本家庭中度、严重浪费型家庭占比均高于农村样本家庭,说明家庭食物浪费具有显著的城乡差异,城市家庭食物浪费情况相对而言更严重。

城市家庭与农村家庭食物浪费品种存在差异。依浪费量从大到小排序,城市家庭浪费的前五大食物品种分别是生鲜蔬菜、即开即食的预包装类食品(含预制菜、网络外卖食品等)、高档水果、水产品(含海鲜产品)、乳制品;农村家庭则是耐储蔬菜(萝卜、南瓜等)、米、面等主粮,以及普通水果、腌制食品、豆类食品。

不同收入样本家庭食物浪费的程度和类型不同。为便于开展研究,我们将家庭年收入小于10万元、10万元~20万元、20万元以上分别表征为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家庭。此次样本家庭上述三类分别占70.40%、24.25%、5.35%;其中,严重浪费型家庭在这三类家庭中的占比分别为6.91%、26.27%、41.56%。由此可以看出,高收入家庭中严重浪费型家庭比例较高。

家庭食物浪费的“三个主因”

一是食物购买频率的影响。以城市家庭生鲜蔬菜为例,调查显示,96%的城市样本家庭存在生鲜蔬菜浪费现象,中度、严重浪费占比分别为59.78%、31.99%。每周两次及以下、每周三次及以上购买生鲜蔬菜的城市样本家庭占比分别为52.05%、47.95%,上述两类城市样本家庭中,中度浪费家庭占比分别为51.16%、41.19%,严重浪费家庭占比分别为11.29%、6.89%。以水产品消费为例对农村家庭的调查发现,有11.25%的农村家庭存在水产品浪费现象,其中中度、严重型浪费家庭占比分别为5.12%、3.75%。每周两次及以下、每周三次及以上购买水产品的农村家庭占比分别为67.8%、32.2%,中度浪费家庭占比分别为4.39%、2.2%,严重浪费家庭占比分别为6.76%、4.19%。由此初步判断,家庭食物购买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食物浪费率。

二是行为习惯的影响。在3224个城市样本家庭中,经常关注、偶尔关注、忘记关注食物保质期的分别占43.86%、32.88%、23.26%。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且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城市家庭经常关注保质期的占比则为74.6%。农村家庭经常关注保质期的占比仅为18.12%,比例不足城市样本家庭的50%。

三是储存设备的影响。调查显示,城乡家庭食物储存设施设备具有较大差异。在城市样本家庭中,仅拥有冰箱、同时拥有冰箱和冰柜的分别占87.13%、9.21%,农村家庭分别为59.84%、7.32%。调查发现,仅拥有冰箱、同时拥有冰箱和冰柜的城市家庭中,属于严重浪费的分别占23.73%、8.06%;上述两种情况的农村家庭中,严重浪费比例分别为4.12%、3.11%。可以看出,储存设备多的家庭,浪费程度相对低一些,城市、农村家庭均是如此。

减少家庭食物浪费的“五个建议”

引导宣传与技能培训并重。一是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在城市与农村精准分层、有针对性地普及采购、存储家庭食物的科学知识。二是将节约家庭食物纳入城市家政培训与老年大学课程体系中,号召城市社区开展“冰箱清洁整理日”活动,提升家庭科学存储食物技能。在中小学开设节约家庭食物实践课,培养学生节约食物的意识与技能。三是将粮食防霉防虫、蔬菜保鲜技能教育纳入农村党员冬训教材,树立与宣传农村家庭节约食物典型。因地制宜地科学编制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家庭食物管理手册》,免费在城市与农村社区发放。

推广智能冰箱与家庭食物管理App。推广集食物自动识别、保质期动态管理、智能菜谱推荐、远程温控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冰箱,提升智能冰箱的使用率,加快家庭冰箱以旧换新步伐。开发家庭食物管理App,推行食物保质期智能标签等,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方式将家庭减少食物浪费意识转化为可操作的行为链。

改革城市家庭食物市场供应方式。鼓励供给端开发适配家庭场景的节约型食物产品,用便利性缓解消费者“时间贫困”,更好地满足消费端需求。如推广以土豆、洋葱、胡萝卜等耐储蔬菜与米面主食为主的家庭单品类小包装,以新型蔬菜水果为主的混合类果蔬包,以搭配“主菜+配菜+调料”的“一顿量”生鲜或熟食套餐,“一盒一餐”或组合装半成品预制菜等,逐步形成“量需而供”的精准化家庭食物供应方式。

以优化存储方式为抓手降低农村家庭食物浪费。将农村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所需资金纳入乡村振兴资金范围,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在中心村落等设置共享冷库,集中存储有需要的农民家中的主粮、耐储蔬菜等,建立“食物银行”,并根据农民意愿,对陈粮实施“以旧换新”或按规定定向出售,既防止食用霉变粮,又降低农民经济损失。开展家电下乡活动等方式,通过实施补贴等鼓励农民购买冰箱。

探索家庭捐赠食物模式。借鉴国外经验与上海市绿洲食物银行做法,将捐赠需求对接机制引入家庭,设置捐赠食物清单(如在保质期内未开封包装食品等),建立数字化需求对接平台,发布捐赠需求信息,建设捐赠食物共享冷柜等公共设施,逐步探索建立适合我国特点的家庭捐赠食物模式。

本文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http://paper.cfsn.cn/content/2025-08/12/node_2.htm

原文链接:http://paper.cfsn.cn/content/2025-08/12/content_178089.htm


阅读(

编辑:于乐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