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唐先生,您好!见到您非常激动,久仰大名。您在大陆以及香港地区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我们对此也都非常好奇,在非典、金融危机等一些关键时期,您有没有小故事可以跟大家分享?
唐英年: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在这么轻松的氛围中跟同学们进行互动访谈。首先,我要说的是理想、热情、理性和悟性。坚持理想,勇敢追求。在这过程中,曲折、复杂、困难的故事当然有很多。2003年非典在香港肆虐,那个时候,哪怕我走进一个大型购物商场,也基本没人,非常凄凉。所以当时我的首要工作,就是怎么去转非为安,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在缩减开支的时候,我始终坚持一点,就是政府部门要“瘦身”,但教育一分一毫不能减。坚持教育就是展望未来,年轻一辈是未来的主人翁,不能只顾眼前,要做长远的对下一代的规划。
主持人:您的父亲唐翔千先生为江南大学捐助了四千多万元,成立了君远学院,推动了我校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进行。请问您对君远学子有何期待?
唐英年:我希望同学们在未来能为国家做贡献,为家乡做贡献,为家人做贡献。国家有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需要每一个人做出贡献。江南大学作为国家重点大学之一,是任重道远的,在国家未来经济、社会、民生等方面都肩负着重大责任。每一位学生,都不要以为自己只是十三多亿人民中的一粒沙,其实,每一粒沙对国家的建设都有重要的作用。团结力量,集合智慧,国家未来的兴旺都在你们手里。
主持人:您平时非常关注艺术和文化,在这方面也有比较深的造诣。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几年反复强调要弘扬传统文化,您觉得大学生应该怎样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呢?
唐英年:以谦虚的态度去学习。我在几十年的工作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每一天都有新鲜的事物可以学。这种好奇、求学的心理,不仅体现在工作中。譬如我对红酒的兴趣,就是在二十岁的时候培养出来的。当时读大学,周末和朋友出去聊天吃饭时总会喝点酒,别人喝威士忌,我就喝红酒。红酒便宜的只要一美元,贵的却要几十、甚至几百美元。我就好奇,开始研究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区别。这样的好奇心驱使我花几十年的时间去培养这个兴趣。无论是经济、社会、政治等大事,还是小小的兴趣,我都会带着好奇,不断去学习。现在,我还是会学习新学问和新艺术。艺术是随着社会变化不断演变的。很多中国艺术家在国外很有名气,这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继承发展的积淀,是中国传统艺术在随着社会变化不断创新,迈向现代化的体现。
主持人:通过交谈可以看出,唐先生是一位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请教下您,在生活中要怎么修炼自己的气质,才能达到您这样的君子之风?
唐英年:这个我不敢当,但我觉得个人修养是和社会文明相关的。我刚从上海过来,上海的发展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实现了腾飞一般的进步,文明建设在高速完善中。看到国家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努力,我非常高兴。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经济上的强盛和显著提升,文明建设方面同样有很好的进展。
主持人:提到文明就不得不说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但是前几年,特别是在年轻人中,出现了一些不太正确的表达爱国情怀的方式。您觉得大学生应该以什么形式表达爱国主义情怀?
唐英年:唐君远教育基金会在过去共捐献了大约一亿八千万,使几万个师生受益。这是我们对社会的贡献,也是对社会给予我们成功创业机会的回馈,我认为这是一种爱国主义的体现。对国家的观念是从小培养的,跟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国家发展得好,在经济、民生等诸多方面都有福利,爱国之心自然就会加强。要是贪污腐败之风盛行,国家四分五裂,大家的爱国情怀一定不会太强。对香港的近况大家也有一定的了解。有些学生为了表达意见,做了一些违法行为,我认为这是错的。香港有很多表达意见、提出建议的渠道,大家应该利用一些规范渠道向中央政府表达意见,而不需要采用违法形式。这是文明社会的规律。政治跟群众应该是有一个契约的,这个契约就是互相尊重——政府会听取群众的意见,群众也有很多渠道来表达意见,这个尊重是非常重要的。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我很伤心。因为这些学生很有理想,但在实现理想时采取了不理性行为。我常常鼓励大家要坚持理想,要是一个人没有了理想,就好像失去了灵魂一样,但要务实理性地去追求。我希望那些集会可以尽快结束,之后更进一步凝聚社会力量、团结群众,为香港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使香港继续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主持人:刚才您不止一次提到了个人理想,要让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结合起来。的确,现在的我们正处于一个追求理想和梦想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远大的理想,但在实现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您对我们有什么忠告吗?
唐英年: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有成功的喜悦,但也免不了有挫折的磨练。人们常常说我平步青云。从立法局委任议员、工商及科技局局长、财政司司长、政务司司长中我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在2010年政改中,我能够以三分之二的票数通过,成功争取到一些反对派的支持,这是令人喜悦的;当香港财政司司长的四年中,能够拿出几百个亿来回馈社会,这也是一种成功的喜悦。然而挫折,也不可避免。要从挫折中总结经验,接受教训。我的最大挫折是2012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届行政长官选举的落败。但在总结经验后,我发现自己还是收获了很多。这主要体现在精神层面,能够与家人更加团结,我非常感动。你们现在还年轻,未来的几十年历程中,遇到成功,大家开心喜悦,这是正常的。但在遇到挫折时,也千万不要害怕失败,一个人的理想、动力、潜能、能力往往在挫折中才会感受到。人生经历的每一次挫折,都是一种成长,是一种磨练,希望大家能把它视为一个学习的过程。
学生A:唐先生,您好!我是来自机械工程学院的一名学生。君远学院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要想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仅凭专业技能,我认为还是不够的。您觉得大学生还应该具备哪方面的素质?
唐英年:唐君远教育基金中有一个重要项目,就是培养卓越的工科学生。我家里几代都是搞工业的,工业是一种实业,实业会给人满足感。最近国家第二次主办APEC,习近平总书记将出席G20峰会,李克强总理在缅甸出席East Asia Summit 峰会,我们国家在国际舞台的地位愈发重要,我们的责任也更重大。怎样使国家在世界经济发展、文明发展中带来正面影响,这就靠大家对社会的认识。我认为,文明建设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未来,国家不仅是追求经济发展,还要追求精神满足,包括对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安全感,对环保的要求,对政府增加透明度、增加群众问责制的要求。未来的文明发展还需进一步了解群众的精神需求,这个才是核心。
君远学院院长张秋菊:今天非常高兴唐先生和我们成为了校友,和君远学院的关系又进一步加深。想问您对君远学院今后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唐英年:君远学院作为江南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起的作用举足轻重,对如何推动未来文明的发展,同样也要发挥重要作用。我认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重点有两个,一方面发展实业,主要在工程实验方面;另一方面,是软实力的发展。软实力能促进国家未来上一个新台阶,进一步发展软实力对文化建设也有重大意义。“文化软实力”包含很多元素,这些元素很大程度上是在项目中培养出来的,因为项目能提供开放、自由的学习、磨炼的机会。很多学生来香港学习,往往能够全面融入香港社会,发挥内地与香港的互动互助优势。君远学院的教育基金可以资助一部分学生到国外交流。希望将来能够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因为随着国家在国际舞台地位的不断提升,对国际情况有深入了解,有助于更好地站稳脚跟,这对和平发展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