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社
江南大学教育学院
时
间:
2009
年
11
月
20-22
日
一、会议议程
2009年11月21日
|
时 间
|
活动内容
|
主持人
|
地 点
|
上
午
|
8:30-9:30
|
1、江南大学校领导讲话
2、南国农先生讲话
3、会议筹备情况介绍
4、合影
|
杨改学
|
公益图书馆多功能厅(5楼)
|
9:35-10:05
|
主题报告:“关注学科前沿,寻求发展新路”
报告人:南国农教授
|
黄荣怀
|
10:10-10:35
|
主题报告:“技术促进学习之TEL五定律”
报告人:黄荣怀教授
|
祝智庭
|
10:35-10:45
|
茶 歇
|
|
10:45-11:10
|
主题报告:“教育技术国际研究探微”
报告人:祝智庭教授
|
桑新民
|
公益图书馆多功能厅(5楼)
|
10:15-11:40
|
主题报告:“高等教育信息化与数字校园建设的理性思考”
报告人:程建刚教授
|
张际平
|
午 餐
|
下
午
|
14:00-14:25
|
主题报告:“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的反思与展望”
报告人:桑新民教授
|
张剑平
|
公益图书馆多功能厅(5楼)
|
14:30-14:55
|
主题报告:“网络学习若干问题的研究”
报告人:张剑平教授
|
程建刚
|
15:00-15:15
|
“音视频技术在高校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
报告人:上海盖诺电子有限公司
|
|
15:15-15:25
|
茶 歇
|
|
15:25-15:50
|
主题报告:“‘未来课堂’辅助教学之工具”
报告人:张际平教授
|
陈 琳
|
公益图书馆多功能厅(5楼)
|
15:55-16:20
|
主题报告:“理解能力培养与教学设计”
报告人:陈明选教授
|
汪基德
|
16:25-16:50
|
主题报告:“学术规范是否需要防火墙”
报告人:杨改学教授
|
张立新
|
16:50-17:00
|
“广电设备在教育中的应用”
报告人:苏州新鸿飞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视频直播与录制在教育中的应用”
报告人:北京凯迪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
18:00
|
欢迎宴会
|
2009年11月22日
|
1:教育技术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
8:30-8:50
|
关于教育类一级学科设置问题的探讨
报告人:汪基德
|
主持人:
谢百治
地点:
教育学院
209
室
|
8:50-9:05
|
整体性教学设计的产生与发展
报告人:冯锐
|
9:05-9:20
|
关于教育技术本土化的理论创新探索
——南国农和萧树滋的电化教育思想探析
报告人:李文光
|
9:20-9:35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效能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研究
报告人:王佑镁
|
9:35-9:50
|
教育技术学研究新思维:共词分析法
--以共词聚类分析法为例进行论证
报告人:孙立会
|
9:50-10:10
|
茶歇
|
10:10-10:25
|
美国教育技术领域最有影响力学术人物调查研究
报告人:梁林梅
|
主持人:
张小红
地点:
教育学院
209
室
|
10:25-10:40
|
基于传统思维的教育技术研究本土化创新
报告人:陈列尊
|
10:40-10:55
|
Moodle网络课程活动设计研究现状评述
报告人:马志强
|
10:55-11:10
|
幼儿数字化教育游戏设计中的交互设计研究
报告人:陈卫东
|
11:10-11:25
|
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网络绩效学习环境的设计与构建
报告人:赵想飞
|
11:25-11:50
|
自由发言
|
2: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
8:30-8:50
|
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探讨
报告人:陈琳
|
主持人:
孟祥增
地点:
教育学院
218
室
|
8:50-9:05
|
”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思考”
报告人:沈书生
|
9:05-9:20
|
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教育网络工程方向的必要性研究
报告人:胡世清
|
9:20-9:35
|
信息技术型学与教方式探析与教学案例设计
报告人:乜勇
|
9:35-9:50
|
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学校管理绩效的个案研究
报告人:汤魏楠
|
9:50-10:10
|
茶歇
|
10:10-10:25
|
“学习方式变革—多媒体学习发展趋势”
报告人:刘世清
|
主持人:
沈书生
地点:
教育学院
218
室
|
10:25-10:40
|
教育设计研究的本土化应用
——支持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研究
报告人:张倩苇
|
10:40-10:55
|
教育技术支持的精品课程建设范式探析
——以国家级精品课程《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为例
报告人:聂竹明
|
10:55-11:10
|
专业体验:提高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素养的必要途径
——由顶岗实习所引发的思考
报告人:张国强
|
11:10-11:25
|
基于堆优先队列技术的英语单词学习课件的研究与设计
报告人:严大虎
|
11:25-11:50
|
自由发言
|
2009年11月22日
|
3: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
8:30-8:50
|
“教育技术视野下的视觉文化研究”
报告人:张舒予
|
主持人:
熊才平
地点:
教育学院
221
室
|
8:50-9:05
|
亚里士多德“四因说”技术制作思想对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的启示
报告人:赵慧臣
|
9:05-9:20
|
思维导图在聋童教育中的应用
报告人:朱小英
|
9:20-9:35
|
教学活动中“技术整合”的相关问题分析
报告人:钱小龙
|
9:35-9:50
|
军校教育信息化视野中的教育技术与军校课程整合设计
报告人:郝凯亭
|
9:50-10:10
|
茶歇
|
10:10-10:25
|
“信息技术环境下优质教育资源区域共享”
报告人:熊才平
|
主持人:
张舒予
地点:
教育学院
221
室
|
10:25-10:40
|
基于社会性软件的教师隐性知识共享平台设计研究
报告人:翟堃
|
10:40-10:55
|
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机器人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报告人:王小根
|
10:55-11:10
|
WebX.0时代的媒体变化与非正式学习环境创建
报告人:黄建军
|
11:10-11:25
|
基于Internet的电视教育媒体与网络教育媒体融合的思考
报告人:刘加勤
|
11:25-11:50
|
自由发言
|
下 午
|
14:00-14:30
|
颁奖仪式
|
图书馆五楼多功能厅
|
|
宣布获奖论文名单
|
14:35-15:05
|
大会总结
|
15:10——18:00
|
参观江南大学展览馆、民族服饰馆、校园
|
|
|
二、论坛专家介绍
南国农教授简介
南国农教授,194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教育系,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学习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获硕士学位。1950年响应周恩来总理的召唤,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1953年被聘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教授。现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名誉院长,国家资深教授,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同时兼任全国二十余所高校的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
南国农教授是新中国电化教育事业的开创者与奠基人。50多年来,南国农教授为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呕心沥血、辛勤耕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曾于1979年受教育部委托举办了第一期“全国电化教育研讨班”,并积极倡导在全国开设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专业。1980年创办了《电化教育研究》杂志,担任主编至今,该杂志现已成为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近20年来,南国农教授组织编写出版了《电化教育学》、《教育传播学》、《信息化教育概论》等十几部电化教育专业教材和一套近20本的“电化教育丛书”,有多部专著修订再版。现在虽年近九旬,仍活跃在电教第一线,担任博士生导师,著书立说,培养后学,为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耕耘不止。
黄荣怀教授简介
黄荣怀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知识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一直积极地探索如何通过开发新的工具和创造性地利用新方法来促进人类学习,特别在协作学习及其支持软件研究方面富有卓见。200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黄荣怀教授目前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太计算机教育应用协会(APSCE)的国际执行委员(2008-2011),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GCSCE)的执行委员,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国际会议(AIED)、计算机及其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国际会议(CATE)、 亚洲数字学习网络(AEN)等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
祝智庭教授简介
祝智庭教授, 197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荷兰Twente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主任,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基教司教育资源建设项目专家工作组副组长、国家文科基地-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研究员、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学会理事、英特尔未来教育中国项目专家组组长、UNESCO教师教育信息化项目专家以及四家国际学刊编委。
桑新民教授简介
桑新民教授,南京大学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教育学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1949年生于上海, 1977年考上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93年评为教授,同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兼职教授。1996年在北师大评为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生导师。1997年10月调华南师范大学,创建未来教育研究中心,1998年评为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2004年3月调南京大学,创建南京大学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和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在高等教育学专业招收“高等教育信息化与大学变革” 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先后获得霍英东奖(1990),曾宪梓奖(1993),国家级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全国高校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2003 ),首届国家级精品课程(2004)。出版学术著作7部,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
杨改学教授简介
杨改学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社社长,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办教育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建设评审专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信息技术学科规划组专家,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普通高等学院、网络教育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专家,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制定专家,全国教育技术协会常务理事。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数十余项;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主编、参编出版专著和教材7部;获国家级、省部级各种奖励数十项。
张际平教授简介
张际平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主任,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荷兰TWENTE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担任“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CBE)学会”理事长、全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教育学类)评审专家、教育部国家精品教材评(教育类)审专家、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专家组成员、全国高校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创新(NOC)大赛专家组组长兼总裁判长,我国首个教育技术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首席专家等。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优秀新产品二等奖、上海市育才奖、美国大学教学创新奖、中国科协论文一等奖、全国CBE学会论文一等奖等。
程建刚教授简介
程建刚教授,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位委员会会员,科技部“十五”、“十一五”教育软件专家组组长、“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协会GCSCE”常务理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以及50余项纵横向科研课题,获国内外奖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和EI检索论文28篇。
所领导的教育教学信息化研究团队有50余名专职科研人员,其中研究生以上40人,是大陆地区从事高等教育E-Learning研究比较有影响的一个团队。研究方向有数字校园理论与实践,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模式与系统构建,E-Learning环境的研究与实践,高等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反思与评论。
张剑平教授简介
张剑平教授,浙江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高校教育教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信息技术学科专家、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
出版专著和教材共15本;主持“远程学习机制及其在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教育问题研究”等国家级、省级课题多项。 “现代教育技术”国家精品课程(2004)、国家级教学团队(2008)负责人,曾经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
陈明选教授简介
陈明选教授,江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中国教师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信息化协会常务理事、专家组成员。近年来已出版著作教材14部,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9项,市厅及横向课题十余项;获省厅级以上科研、教学成果奖二十余项。其中曾获1997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先后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项,二等奖四项;陈明选教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教育绩效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持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获2006年江苏省高校一类优秀课程,主持的《教育技术学》获2009年国家网络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