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孔子学院开办一周年饮食文化活动系列报道(之三)----当中国酒遇上美国胃,以酒会友诠释中国酒文化

发布日期:2015-03-16  来源:UC Davis 孔子学院 文:刘梅;审核:刘丽霞  
中国是酒文化的极盛地,饮酒的意义远不止生理性消费,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一个文化符号,一种精神气节,是别样的情趣与心境。写诗、作画、养生、宴会、饯行无不与酒紧密相连。有人说,有了名酒,中国餐饮才得以升华为夸耀世界的饮食文化。作为全球唯一一家以中华饮食文化为主题的孔子学院,在2014年举办了系列酒文化活动。当中国酒遇上美国胃,会有怎样的碰撞呢?
酒文化讲座及工作坊系列课程就是在这样的文化分享与碰撞的期待中,在12年绍兴女儿红的醇香中拉开序幕。第一讲:“无酒不成席”。在引进汉字“酒”的概念,介绍了“酒”字的演变和“酒席”的意义后,传达酒在中国社会和文化中的特殊角色,中国酒独有的仪式感。中国酒历史悠久,带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但文化虽然不同,情感却是相通的。现场会心的笑声不断,提问频频,互动热烈。最后在听众略显生疏但热情洋溢的“干杯”声中结束了第一次课。课后听众的评估表里充满了诸如“fabulous”, “wonderful”, “excellent”这样的肯定和鼓励,其中包括多次来访中国的食品领域教授。几乎所有的听众都表示对接下来的系列酒文化讲座充满期待。良好的开端不仅使得前期辛苦的准备工作得到了回报,更增加了传播酒文化的信心。第二讲在第一讲的基础上,更深入挖掘中国宴席上的饮酒礼仪与习俗,以及这些独特的习俗、礼仪后面感情的表达与关系的缔结。之后的系列讲座与工作坊,进一步探讨酒的历史作用,酒所传承的精神气节,酒的社会功能及新环境下酒的角色转变。从女儿红的醇厚,桂花酒的甘甜,汾酒的清香,到二锅头的浓烈,玫瑰露酒的绵软;从古色古香的青花瓷小酒杯,到微型的玻璃白酒杯;从中国特色的黄酒到后劲十足的白酒;从酒的最佳“伴侣”花生米到“大众情侣”饺子…..中国酒与酒文化,在中华食物的美味佐料下,以不同于世界其它孔院的角度,独树一帜,打开了一扇品酒会友的新窗口。
为这个窗口添上浓墨重彩一笔的,是为戴维斯加州大学孔子学院量身打造的特别活动:美国家喻户晓的美食家、著名厨师、孔子学院特别顾问、2014年“中华之光”年度人物甄文达先生(Martin Yan)的“食品与酒最佳搭配新年会”(Chinese New Year Food & Wine Pairing Event with Martin Yan)。Martin妙趣横生的讲解、精彩生动的厨艺展示,让五道美味的中国食物与七种酒碰撞出最完美的味道。
酒文化讲座1 酒文化讲座1
酒文化讲座2 酒文化讲座2
酒文化系列-桂花陈酒与美食的搭配 酒文化系列-桂花陈酒与美食的搭配
酒文化系列-与Martin Yan合影 酒文化系列-与Martin Yan合影
以酒会友 以酒会友
阅读( (编辑:战林华)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