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栉风沐雨砥砺进取——江南大学建校50周年巡礼

发布日期:2008-11-18  来源:党委宣传部  
——半世纪岁月如歌,五十载春华秋实。
[无锡日报16日讯]:50年前,一所闻名遐迩的轻工业学院在太湖之滨应运而生;半世纪后,一所风光旖旎的高等学府伫立于太湖新城。从无锡轻工业学院到无锡轻工大学,再到现在的江南大学,学校从单一以轻工、纺织为特色的学院发展成为一所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如今,学校设有63个本科专业,学科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门类,在校学生4万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2万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800余人。
在50年的独立办学历程中,江大始终以科教兴国为己任,因“轻”而立、依“轻”而兴、靠“轻”而强,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在科技服务、人才培养、文化建设、决策咨询等方面与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全面合作,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由500多名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组成的学术带头群体,为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使学校成为我国轻纺、食品、生物技术高科技的摇篮。
科技创新,彰显轻工特色科技创新一直是江南大学的特色与“标签”。江大从学科力量分布不均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并将如何把科研做强做大作为科研工作的重点来抓。
食品专业是该校科研项目中的绝对优势,该校建有目前国家唯一的“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我国农村,稻米送进了城,米糠却扔进了猪圈。但在江大姚惠源教授这里,米糠却成了宝贝,变成了米糠健康食品。姚惠源教授负责的“稻米及其副产品高效增值深加工技术”获得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项技术的转化可使米糠产生的最高附加值达64倍。该项目研究成果在湖南金健米业、重庆泰威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上海莱仕生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等9家稻米深加工企业得到推广应用,9家企业预计可累计转化稻米及其副产品65万吨,形成10亿元的投资,31.5亿元利润和2.2亿元利税。
姚教授的科研创新只是江大科技工作的一个缩影,像他这样的农产品深加工“行家”在江大还有很多。“十五”以来,学校承担并完成了国家、部省市项目1000多项,特别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973”项目、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国家“863”项目等都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学校在轻工领域的科研项目和成果转化均占全校总量的70%左右,共有70多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作为科研自主创新的一个标志,江大的专利申请在全国高校中一直名列前茅。2001-2007年期间共申请专利2516项,授权专利950余项,平均一天产生一项专利。
进入新世纪,江大搭准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在学科之间实行“强强联合”、“强弱组合”,对生物工程、纺织工程两个优势领域进行科技攻关,建立了“生态纺织实验室”这个科研平台,科研经费由成立之初的800万元增长到目前的2000万元;由医学院和生物工程学院的生物制药系合并组建了医药学院,搭建了高校与市属医院交流合作的平台,一部分科研教师加入到了无锡生物药谷的研发队伍中;由生物工程学院的环境系与土木工程学院合并组建了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生源报考,该学院科研经费也从成立之初的几十万元翻升至五六百万元。通过学科的整合,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创新机制,造就高素质人才在大学校园,评职称往往是教师头疼的难题。而在江大,40岁以下教师,只要有某项专业特长、符合要求,可直接申请答辩,并有机会直接评职称。这一“绿色通道”的开辟让江大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阅读(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