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人民政协报》在“民意·社会调查”栏目中发表了我校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吴林海、洪巍、王建华等老师撰写的长篇调查报告,全文约5000字。在发表调查报告的同时,《人民政协报》还专门加了编者按。编者按指出,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食品安全网络舆情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平台,对推动政府食品安全管理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它作为重要的社会风险因素,若不加以合理的引导,将对社会发展与稳定产生消极影响。江南大学研究课题组对全国12个省规模不同的48个城市的2436个网民就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评价、对官方与非官方信息的信任程度、负面舆情信息下行为的理性程度等问题展开的调查,为政府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引导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数据支撑。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形成了波及面广泛、各种信息混杂、极化现象明显的特征,导致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呈现出信息不对称、交互分布不均等特征。为此,调查报告重点分析了网民的舆情参与行为特征,特别是对官方与非官方信息的信任程度以及负面舆情信息下行为的理性程度等,认为大部分受访网民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网络信息发布的及时性与充足程度不是非常满意,且认为政府需要在及时准确的信息公开、加强法治建设与提高法制意识、加强媒体与个人的道德伦理建设这三个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提出一系列可操作的、前瞻性的对策建议。
此外,我校食品安全研究基地正在抓紧推进《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3)》的研究工作,争取在年内出版,并正在积极申报教育部哲学社会发展报告项目,努力使之与《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共同成为我校食品安全管理研究的重要品牌。
《人民政协报》是全国政协的机关报,是中央层面上的极具影响力的重要媒体。报告的发表是对我校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肯定,对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