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提升软实力,文化建设与社会治理并重 ——无锡市“十三五”规划建议解读之七

发布日期:2016-01-11 来源:无锡日报 文:范绪锴、赵晖 
资料来源 无锡日报
【无锡日报1月11日】【引言】过去五年,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为弘扬,无锡成功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在社会治理方面,我市平安建设不断深化,金融债务等风险化解工作成效显著,社会安定有序、团结和谐。未来五年是无锡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期,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法治建设,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提振“精气神”,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把脉】应当看到,我市当前正经历特殊困难的“阵痛期”,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同时,社会矛盾风险也不断凸显,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建设还存在差距。具体来说,表现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比较欠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等。
【战略】加强先进思想文化引领,加强宣传舆论阵地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全社会追求。加强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特色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水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繁荣发展。深入实施社会治理创新工程,推进平安无锡建设,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加快建设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文化建设必须有针对性
我市在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哪些短板?江南大学法律系主任潘云华认为,诚信文化、民主文化和思想文化建设方面都有待提高。“一些基层的领导干部在拆迁等问题上黑箱操作、贪污腐败,致使市民对政府产生不信任心理,影响了诚信文化建设。”潘云华说,建设诚信文化政府部门要带头,首先要从严治党,依法行政,打造诚信政府,要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让“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成为诚信文化建设的反面教材。
要把无锡建成具有文化核心竞争力、文化创新发展力、文化影响力的区域性文化高地,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杨福良说,“十三五”时期,文化部门将以国家示范区的标准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无锡市音乐厅、美术馆新馆、文化馆新馆、市图书馆分馆等一批市级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把无锡博物院创成国家一级博物馆。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丰富政府购买、小额资助等扶持形式,进一步推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发展。
从社会管理迈向社会治理
“让少数人去管多数人,肯定管不过来,必须实现由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的转变,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推行公约式管理。”市城管局局长周立军说,城市管理工作必须不断顺应城市化的发展,从源头治理着手,通过公共设施的布局完善,因地制宜,因时而化,求得公共秩序和市民生产生活需求之间的平衡。他认为,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大量村民变市民,大量外来人员长期在城市工作生活,城市管理工作的服务对象不断增加,难度也在加大,管理工作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完善市、区、街道三级数字化城管网络,借助网格化管理,让管理的触角深入每个角落。
市民政局局长刘玲说,当前我市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格局有待拓展,社区居委会行政负担较重,社区社会组织数量少、服务能力偏弱,居民群众参与意识、能力不足,社区治理的系统性、协同性不够。因此,从政府的角度来说,要整合各部门、各条线的资源,使之产生“1+1>2”的效应;另外要充分地调动和整合社会资源,尤其是调动广大居民共建共享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做到“民事民议民办理、民事民管民满意”。
治理现代化关键在创新
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张轩认为,针对当前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不够健全、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法治建设进程有待进一步加快等薄弱环节,我市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他说,要积极创新社会治理,着力提升城市的活力度,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公共安全监管等体系,推进基层社会综合服务管理三级平台和信息化、网格化建设,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水平,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下一步,市委政法委将积极组织协调推进依法治市工作,扎实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切实强化司法权制约监督,继续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
潘云华认为,在社区治理中,可以借鉴“广东模式”,让一些独立运作的公益组织参与到关爱弱势群体等工作中来,城市规划应更多地考虑民意,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减少拍脑袋规划。刘玲介绍,今后,各级民政部门将积极探索和解决公众参与、资源整合、功能发挥、效能提升等深层次问题,着力打造“社区+”平台,以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为出发点,加强资源整合,改进服务方式,不断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形成小社区大服务的融合式发展新格局,努力以社区治理创新引领社会治理新常态。在社区治理机制上,我市将构建“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体制机制,通过推进“政社互动”、厘清基层政府和群众自治组织的权责边界;努力完善社区工作准入制,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志愿者队伍,以此促进政府部门转职能、基层社区减负担、自治组织增活力、居民群众共参与,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本文章来源于:无锡日报http://epaper.wxrb.com/paper/wxrb/html/2016-01/11/node_2.htm
原文链接:http://epaper.wxrb.com/paper/wxrb/html/2016-01/11/content_537473.htm
阅读(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