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日报12月9日】12月3日晚,能容纳1400多位学生的江南大学文浩馆济济一堂,该校的“艺术课堂”开启第一堂课,主题是“民歌·传承——江苏民歌赏析音乐会”。人文学院副教授王芳携手江南学子,为广大师生献上了一场民歌艺术“大餐”。
音乐会精彩纷呈,首创“艺术展示+专题讲解”的形式。“江苏民歌《茉莉花》传遍世界乐坛,该曲调旋律委婉、感情细腻,通过赞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众人皆知的无锡民歌《无锡景》清丽流畅、优美动听,既擅长细柔绰约的感情抒发,又兼有叙事陈述的表现性能……”在每首民歌演唱结束后,王芳老师都对江苏民歌风格的形成与其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方言传统、音乐语汇的紧密联系进行讲解,通过苏南苏北民歌风格特征的比照,带领师生走进江苏民歌的世界。记者发现,此次音乐会的节目单别具风格,除了传统的曲目表外,王芳老师还贴心地为学子们附上了每首歌曲的创作时代背景和精彩点评,“这是让学生能在听之前便对这一曲目有所了解,这样他们能更深入体会作品之美。”此外,她还为到场的学生讲授“花舌”这一演唱技巧——“用舌头顶住上面靠近牙的位置,嘴里发出“si”的音,注意!舌头一定要放松,利用气压的原理,使舌头上下颤动。”
一个多小时、十四首民歌的艺术课令不少学子意犹未尽,“能够在大学里听到自己家乡的民歌,感觉非常有归属感。而且通过上这一节课,我了解到了许多文化知识,陶冶了我的情操。”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一新生陈思铭告诉记者。外国语学院的程洋洋则说:“这一次把江苏具有代表性的民歌都听了个遍,让我对江苏民歌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她还提到,王芳老师特地把国家二级演员姜雪峰邀请来,演唱了《老渔翁》,并向同学们介绍“渔鼓”这个乐器,“这让我对传统文化又有了新的认识。期望以后能品尝到更多的艺术大餐。”
“艺术课堂”是江南大学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由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教务处、国家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等多家单位联手打造的一项文化品牌活动。学校宣传部部长倪松涛称,“艺术课堂”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今后将陆续邀请艺术家和专业教师走进课堂,带领大学生开启美的历程,感受艺术魅力,在艺术欣赏中传承文化,塑造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