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日报12月15日】江南大学南门过两个路口,就是江大大学生创业园。“场地都要不够用了,新进来的企业只能安置到楼梯转角、走廊的隔间里,”跟着创业园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助理张翼乘电梯直上六楼,只见两步宽的走廊边排满了玻璃隔间,里面一张张年轻的面孔盯着电脑屏幕奋战,“有想法并且付诸行动的人,越来越多。”
创新创业潮涌。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不仅为创业者们增信心,而且被视作发展新动力。只是创业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需勇气更需好想法。从市人社局获悉,近两年每年新增万人的创业者群体中,具备“创客精神”的部分比例正在增长,一批创意、想法正在落地开花。随着创业政策调整与升级,无锡的自主创业潮从保饭碗的“生存型创业”向有追求的“创意型创业”涌动。
“创意型创业”:无锡创业群像的新常态
如今,勇于投身创业潮的人们,大多有一个不错的想法。比如年轻的创业者徐铭骏和一帮“90后”,玩出了全国最棒的图片网站之一——Eput。创意来源于摄影师们的“困境”,传统图片库向摄影师购买图片后在平台出售,有时摄影师的名字被隐藏了;而在EPUT上,摄影师可以直接为自己的图片定价,并在平台上进行交易。这个有利于摄影师“名利双收”的想法,吸引了4万多名摄影师,由此徐铭骏也成功引来了美国上百万元的风投,正致力于打造一款拍照分享的社交app。
“如今,身边有想法要做点什么的人越来越多了。”过去两年,徐铭骏所在的江南大学大学生创业园每年新增20多家,文化创意类的占了近一半。摆脱过去卖服装、小饰品的“老路子”,年轻人们更愿意把所学所思作为创业的“基底”。
同样的现象出现在无锡的创业群像之中。“经济发展到这一阶段,创业扶持的转型也势在必行。”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无锡不仅多年持续扶持海外高层次人才来锡创新创业,而且近年来还加大政策措施力度引导大众创业活动由生存型向创意型转变。数年前无锡推动“全民创业”,扶持政策覆盖到海归人才、大学生,农民、失业者等多个群体,补贴、贷款额度翻番不止,对大学生创业者更是取消户籍限制加以扶持。
“创业意愿”由此水涨船高——去年全市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新增贷款金额突破3400万元,放贷额度和受益人数分别是两年前的3倍和1.7倍,而在近两年的评审会里,评审人员发现,“发现或创造新的市场机会,追求更大发展空间的创意型创业已成新潮流,这类项目的比例逐年递增,正渐变为一种新常态。”
“我的想法”:如何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什么样的想法,才能在这座城市里拥有生长空间?
锡山区一位“不走寻常路”的年轻人,或能给人一些启示。1980年出生的杨舒春曾以全市文科第二名考取北京大学西语系,2004年在西班牙硕士毕业后,在西班牙当记者,几年后开始做进出口贸易。三年前回无锡老家,合作成立德仓农庄。这一农庄从事生态农业,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目前预计年销售300多万元,成为多部门联合评选的“创业榜样”之一。
“生态农业是近年的热门项目,”负责创业项目评审的人社部门工作人员说,现在申报的项目都是紧跟“潮流”的,常常让人眼睛一亮,“资金投入量更大,虽然有的回报周期长,但看得出创业者对项目的眼光与信心。”“创客”们如何让“我的想法”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有没有什么标准,来考量这些想法?
创新创业不分家——来自政府职能部门人士的建议是,一些运用新技术、开拓新市场、营销新模式的项目,零污染、低能耗、高技术、好创意的项目,更容易得到创业贷款、补贴、场地等多方面的扶持。从市人社局获悉,今年我市开展“智汇无锡”大学生创业系列活动,以“月月有路演、季季有评选、年年有大赛”的方式搭建平台让创业的奇思妙想落地无锡。而这一系列活动的首场路演今天就将展开,参演项目主要集中在物联网、节能环保、软件服务外包、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等类别,参演者硕士以上学历占一半。
再听听投资界“伯乐”的意见——“有亮点就有投资价值,”来自北京赛伯乐投资集团的张玉庭曾受邀来无锡参加创业活动。主办方给出了一批创业计划书,“那些技术或商业模式创新的项目总能吸引我的眼球。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还能考虑创业项目的生存空间,这是考虑是否有投资价值的两大条件。”
“惊险一跳”:扶持“加减法”为创业者宽心
“机遇”和“风险”从来都是孪生兄弟。
不同于生存型创业满足于养家糊口,创意型创业者有较高的成长预期,往往还没达到最优规模时就受其他因素干扰而停止,过程中有“惊险一跳”,甚至“几跳”。事实上,江大创业园为梦想而奋斗的年轻创业者群体,已经历一轮“换血”。创业园创业服务中心相关人士介绍,像开发平台、软件等周期较长的项目,有的整整一年都没出产品,而创业团队未达到当初的设想,同时缺乏资金支持,“双重夹击”之下只得散伙,“看着一群有激情的年轻人就这样各奔东西,感觉挺痛心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发挥潜能,需要很多配套条件。让有创意者把想法更好地落地成现实,此前我市已推出系列举措,为创业者宽心。比如12家大学生创业园,都需至少提供20平方米以上“一免两减半”的低成本创业场所,有的优惠面积达到80平方米。同时还为年轻创业者配备由风投专家和企业家组成的约80人的创业导师队伍。以大学生创业为例,2014年全市扶持1421名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孵化大学生创业企业200多家,其中年产值超过100万元的企业37家。
未来一段时期,降低成本、增加创业成功率的扶持“加减法”还将出现。据悉,今年在原有的资金、场地、能力、服务四方面创业扶助措施的基础上,我市还将开展“创业引领”工程。今后3年内,将新建省级创业培训示范基地3家,组织各类创业培训5万人以上。同时运用市场手段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创新创业,引导建立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