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工作”还是当“全职妈妈”?

发布日期:2015-11-30 来源:江南晚报 记者:穆穆 
资料来源 江南晚报
【江南晚报11月28日】 现代女性普遍面临职场和家庭双重压力。对她们来说,生一胎面临的是“生”还是“升”的问题,而生二胎却要面临是“工作”还是当“全职妈妈”的选择。同时,随着中央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出台,女性有了更多的“冠姓权”,这也意味着孩子随父姓这个传统观念或将有突破性的改变。
A 女性在职场将面临更大挑战
[真实故事] 有企业招聘已询问是否生二胎 
黄女士在一家私营互联网公司工作,已有一个3岁的女儿。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出来后,家人都劝她再生一个,她有想法,却没有下定决心,因为觉得自己还想在事业上再打拼几年。上周,黄女士去参加一个招聘会。在接受第一家单位面试时,对方先问她有没有结婚生小孩,得到肯定答案后对方似乎还不放心,又追问是否会生二胎,黄女士照实回答“没想好,暂时不考虑吧”。不料这个答案没能得到对方理解,她的应聘被婉拒了。接下来面试了4家单位,都碰到这样的情况。黄女士坦言,原来生不生二胎已经成为女性求职的又一道门槛,“现在我是不敢说再生了。”
“全面放开二孩以后,企业也很为难,员工怀孕后,企业要自己找人补缺,人力成本增加,加重了企业负担。”新区一家合资企业的招聘负责人刘先生表示,“企业不得不考虑人力成本、工作连续性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尽量不招聘打算生二胎的女性。之前我们会要求应聘女性在简历上标注‘已婚已育’,但二孩政策放开后,恐怕要升级为‘已婚已二孩’了。”
[专家观点] 政府应完善二孩放开配套政策
“职场女性不敢生二胎的情况应引起政府重视,否则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就是一纸空文。”江南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王君柏认为,“女职工因怀孕、生育、哺乳,的确会让用人单位人员紧缺、工作开展不畅,企业甚至要招替代劳动力,增加经营成本,这是不可否认的现实。放开二孩后,如果把所有义务都加在用人单位方面,就会加重用人单位负担,用人单位从而不愿招用女工。因此,应该注重平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权益。”他建议,政府可以考虑通过立法、制定政策等手段完善配套政策,对招录女职工的用人单位给予奖励和政策优惠等,平衡保护女工“三期”权利与企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对于女性,不主张给她们贴上‘未婚’、‘已婚未育’、‘已婚已育’等带有歧视意义的标签,不能用这个来判断她们能否胜任工作。”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指出,生不生二孩是个人和家庭的决定,企业雇主应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包容。“一些企业若是不愿意让职场上的优秀女性因为生二胎而流失,有条件时完全可以尝试新的办公方式。比如现在网络发达,可以尝试远程办公让她们在家中灵活工作,或者让即将生二胎的女性选择兼职等等,尽量减少因为女职工生二胎对公司造成的损失,又留住企业宝贵的人力资源。”
B 高学历全职妈妈或将越来越多
[真实故事] 辞职回家就为重当一次好妈妈
多位高知女性告诉记者,自从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出台以后,辞职回家备胎的想法就一直在头脑里盘旋着,有人甚至已经行动起来,从企业中层的岗位上离职,专心回家养身体为生二胎做准备。
回家生孩子错过了升职机会,原本属于她的机会被另一个同事顶替了。所以重返职场后,张女士便一心扑在工作上,把孩子送回老家丢给父母照看。如今她变成了自己一心向往的“女强人”,跟孩子却越来越远。“孩子今年7岁了,从老家接过来上小学,却跟我一直不亲,我心里就觉得很愧疚,可是却怎么也弥补不了他幼年时母亲陪伴的缺失。”所以,张女士一直很想有机会重来一次,好好当一次称职的妈妈。得知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以后,她萌生了再生一个的想法,“以前我身边有一些朋友就辞职当全职妈妈,我还曾经觉得那是一种浪费,可是现在不那么想了。”张女士如今已经提交了辞职报告,一方面想好好陪伴大宝,另一方面休养身体积极备孕,“其实全职妈妈不仅能实现自己的家庭职责,也可以实现自己的社会职责,最关键的是与孩子的关系会越来越好。”
[专家观点] 高知女性回归家庭也是件好事
采访中也有许多市民对高知女性辞职回家生二胎持保留意见,觉得这不仅是对人才资源的一种浪费,也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浪费。市民李小姐认为,“读书读到硕士、博士,然后没工作几年就回家生孩子,会不会太欠考虑了?最关键的是如果当了全职妈妈,就等于放弃社交放弃前途,想重新找工作就难上加难了。”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苏怡溪认为,与过去那种迫于生活压力和就业压力当全职妈妈不同,如今当全职妈妈的高学历女性大都经过深思熟虑,是对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我觉得,一般而言,高学历女性比低层次女性更具主动选择性,她们会衡量孰轻孰重。自身具有高能力和高素质的高学历女性,在孩子未社会化的过程中回家享受教育孩子陪伴孩子,这本身也是对女性‘关爱品质’的一种培养。人是社会产品,高学历女性教育出优秀的孩子更是一种对社会的贡献,所以并不是什么浪费。”她还说,“俗话说三岁看老,我也提倡高学历的女性在孩子成长的前三年能好好培养孩子,这样也是对自我母爱品质的提升,同时若选择重新工作,则会更具自信心。”
C 二胎随母姓的可能会增加
[真实故事] 二胎尚无影子已经想好跟妈姓
在一家银行工作的何女士今年31岁,家里有一个3岁男孩涔涔。早在怀孕期,何女士就跟丈夫马先生因为孩子的姓氏问题发生过争吵。何女士的父母一直跟女儿唠叨,“孩子不跟老何家姓,就等于老何家绝了根啊。”甚至还几次三番在女儿面前落泪。何女士有个姐姐,早就生了孩子,自然是随男方姓,父母也没意见,可何女士生孩子时父母开始争姓氏。“本来我是觉得跟谁姓都无所谓的,就跟老公提了下这件事,却遭到激烈反对。他这么激动,我也就较劲了,凭什么不能跟我姓?”几次闹下来也没有结果,一直到孩子出生后还在为此事争执。最终,涔涔还是随了爸爸的姓,何女士的父母为此一直唉声叹气。而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老两口像中了奖似的,天天催女儿生个二胎跟自己家姓,“孩子还没影子呢,他们连名字都想好了”,何女士想想就觉得搞笑。只不过这次何女士再向丈夫提这个事时,丈夫的反应平静了许多,“再生一个就随你姓何,我没意见。” 
[专家观点] 为争姓氏搞得关系紧张不必要
其实早在“单独二孩”政策实行以后,长期在长江社区从事基层计生工作的张爱妹就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二胎孩子跟着妈妈姓的家庭有上升趋势,“如全面放开二孩,应该会有更多孩子随母姓。”
“排除一些父母离异或非婚生子女导致孩子跟妈妈姓的情况,大多数跟妈妈姓的都是家庭中的第二个孩子。在现代家庭中,女方‘掌权’的似乎越来越多了,除了经济大权,冠姓权也在争取。不过,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要一下子改变还是很难。”张爱妹说,有些家庭小两口愿意孩子随妈妈姓,但家里的长辈不一定能接受,特别是男方的父母觉得应该按照传统“延续香火”,所以有些家庭折中考虑,采取爸爸的姓+妈妈的姓或名+孩子的名的方式给孩子取名字。比如,爸爸叫姜平,妈妈叫陈芳,孩子取名叫姜陈婷。”根据《婚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这体现了男女平等的原则。其实,不管跟谁姓,孩子健康成长最重要。父母若因为争一个姓氏搞得家庭关系紧张,一家老小都不开心,那就得不偿失了。”

本文章来源于:江南晚报http://www.jnwb.net/
原文链接:http://www.wxrb.com/news/mszx/201511/t20151128_1139789.shtml
阅读( (编辑:戈星)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