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11月19日】湖南讯(记者刘巧雄、通讯员李林、朱义华)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广度与深度走出国门,而中国文化典籍的翻译出版为世界了解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搭建了沟通的桥梁。日前,第九届全国典籍英译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江南大学隆重举行。大会共收到来自美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与大陆21个省、直辖市与自治区近300份论文摘要。
据介绍,本次会议以“ 中国文化战略与中华典籍外译传播”为研讨主题,大会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典籍英译专业委员会主办,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 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近300名高校教师、专家、学者、行业协会与出版界代表出席了本次盛会,与会代表人数与论文摘要数量均创该学会历史新高。
在研讨会的主旨发言中,典籍英译专业委员会顾问、华东师大博导潘文国教授发表了关于中国文章学与中国翻译学关系的精辟见解,振聋发聩;名誉会长、著名典籍翻译家汪榕培教授就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逝世 400 周年的纪念和比较文学关系的表达引人入胜;会长南开大学博导王宏印教授就汉族和少数民族典籍翻译四个落差的新颖观点,使与会代表耳目一新,为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来自美国的特邀嘉宾、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主任、民族翻译专家 Mark Bender(马克•本德尔) 教授做了主旨发言,他讲述了民族典籍翻译中“全息翻译”观点,以及相关的策略和方法,给大会带来了新的信息,大家如浴春风,收获颇多。 在大会发言中,还有数字学识高深教授就典籍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等题目作了精彩的专题报告。 专家们的发言各抒己见,内涵丰富,与会代表深受启发,反应热烈。
与此同时,与会代表们还分别就“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及其机制研究”、“典籍翻译理论与学科建设研究” 、“典籍文本翻译及其比较”、“古典诗词翻译研究” 、“科技典籍与非文学典籍翻译研究” 、“民族典籍与民俗文化翻译研究”、“典籍翻译策略与技巧研究”、“典籍译介传播与影响接受研究”等 8 个议题进行了交流汇报与深入研讨。 代表们各抒己见,不时互动,有的睿智幽默,有的科学严谨,有的发人深思。 其中,马克. 本德尔在参与的民族典籍翻译组的讨论中,他用流利的汉语与中国学者互动交流,坚持始终,体现了良好的合作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