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教师职业,欢迎有才华的年轻人来竞争

发布日期:2015-10-22 来源:无锡日报 记者:杨洁丹 
资料来源 无锡日报
【无锡日报10月22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第四届两岸四地师范大学校长论坛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许涛透露:“今后师范类教育将进入调整阶段,控制规模,提升人才培养层次,是未来主要的目标之一。”有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每年有60多万名师范生毕业,但基础教育领域对师资的需求却只有25万,仅30%的师范院校毕业生进入基础教育领域从教。除了供大于求外,教师工作的巨大吸引力,还引来了一大批实力强劲的竞争者——优秀综合性大学的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中小学校每年招收的教师中有四分之一来自综合性大学。与这些优秀综合性大学的学生相比,师范生的先天优势正在缩小。面对这一现状,无锡的高校、教师、学生将如何积极应对?
  学前教育师资依旧欠缺
  发挥师范学院优势与本科院校联合培养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前身为无锡高等师范学校,拥有104年的办学历史,“无锡不少小学的校长、幼儿园园长以及骨干教师都是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师范学院院长王蕾向记者介绍说。学校目前有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两个师范专业,近两年学校小学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已经缩小,今年该专业只招收了60名学生,与往年相比招生规模至少缩小了一半。而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则在逐年扩大,今年该专业招收200名学生,与往年相比人数增加了一倍。“目前全市小学、初中教师的需求量的确在逐年缩减,但学前教育的师资非常欠缺。”王蕾称学校每年与无锡市计生委合作展开市场调研发现,“在2015届毕业生已经就业的基础上,全市幼儿园依旧缺近500名教师。”
  师范生实际工作的表现如何?王蕾介绍,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师范学院的学生比较受欢迎,“学历是一方面,但用人单位更重视新教师的教学技能,在管理学生、把控课堂以及与学生沟通方面都是我们毕业生的特长。”
  记者查阅无锡中小学的招聘启事发现,不少学校在学历一栏都要求应聘者取得硕士、博士学位,面对师范生优势下降的现实,师范学院副院长徐雷称,在校从教二十多年,见证了学院从最鼎盛的时期到如今夹缝中求生存的现状,在听到“每年全国示范毕业生60万,基础教育阶段只需25万教师”的消息并不吃惊,“学生‘出口’遇阻的事实由来已久,所幸江苏省每年针对五年制大专有1300个专转本的计划,为此学校专门给学生提供专转本的考试指导。今年最大的变化是,师范生毕业并不能直接拿到教师资格证,每一位学生都需考取教师资格证,为此学校也调整了教学计划。”他认为用人单位提出的学历要求是师范学院毕业生就业的“拦路虎”,“学生能力再优秀也无用,因为学历限制我们学生连报考的资格都没有。”他提出面对现实,学校只有将原有的优秀传统发挥到极致,坚持做好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培养学生弹唱、讲故事、舞蹈、画画这些教育教学技能。保持好大一学生两周的教育见习,大二学生第一个学期两周教育实习,第二个学期全部进行教育实习的良好传统。“这或许就是我们学校目前所能做的。我们更大的希望是发挥我们这类学校的优势与本科院校进行联合培养。”
  学院小教专业学生顾佳琳告诉记者,面对师范生优势不断下降的事实,自己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教法课上,认真学习如何理解教材、进行教案设计等,同时也更珍惜上一线教师的示范课。这学期学院邀请了无锡市实验幼儿园范玉茹老师给我们上课,能让我理论联系实际。再加上去幼儿园实习,真切地体会到如何给学生上课。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
  非师范生也可应聘当老师
  综合素养高、有潜质的毕业生更受学校欢迎

  从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全市中小学每年需要招聘教师近800名。近几年,学校招聘教师的条件的确有所调整,“只要达到招聘要求,拥有教师资格证的非师范生亦能参加招聘。”
  那么学校真正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江苏省天一中学校长沈茂德称,如今招聘教师的途径已更宽,教师岗位的应聘不只局限于师范生,因此师范生的就业受到很大的挑战。学校去年招聘12个人,师范生比例不高,其中还有不少综合性大学毕业生前来报考,最终学校招收的教师中有3名南京大学硕士生,1名香港大学硕士生,以及1名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生。
  在他看来,如今师范生的教育教学优势并不明显,而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综合素养相对较强。加之目前“师范大学的课程设置师范性不强,师范学生的实习时间太短。从目前的实际来看,原先师范生有实践经验、上手快等优势并不明显。而且师范生跨学科教学能力、研究性学习方面的拓展能力都较弱。一些潜质好的,综合素质高的综合大学毕业生在学校上岗实践以后很快就显示出他们的优势,主要是在职业资质、师德及教学智慧方面。渐渐地便出现了学生喜爱的教师以及学生不喜爱的教师。”
  依据多年的管理经验,他认为现在的教师不缺知识,缺的是职业资质,“做老师首先要有亲和力,要善于亲近学生,让学生首先喜欢你这个人然后喜欢你所上的课。同时教师也要具备非常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要能够生动地叙述‘故事’以此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代教师要对自己有很高的师德自律,可以这样说,一般教师与优秀教师的差距不在专业知识上,而在于师德上。”陶行知曾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沈校长也提出,优秀教师还应该具备相当的教育智慧,如学生犯错后教师如何进行引导,一般教师与优秀教师相差甚远。
  据了解,每年都有一两千位教师前来天一中学应聘,但学校只招聘十多位,“不缺教师的数量,但缺优秀人才。”面对这一情况,沈校长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首先是教师待遇的提高,让教师职业成为具有吸引有才华的年轻人的职业。其次,师范学校应高举师范性大旗,优化师范课程、延长学生实习时间,在至少一年的教学实践中,培养教师的师德和教学智慧。第三是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要超越学科中心和教育技术,要提升教师内心的内驱力和和课程建设能力。整体教师队伍的提升仅仅靠学校是不够的,要建设机制和尊师重教的社会文化,让优秀人才进入教师职业”,他把新教师比作种子,“只有好的种子越来越多,才能看到教师队伍的繁荣森林。
  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
  既培养师范专业学生也培养在职教师

  如何使师范毕业生有一个好的就业?江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陈明选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作为211高校,学校培养的师范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有不错的竞争力,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2%以上,“如果学生愿意回到原籍入职或进入教育培训机构,那学生就业肯定不是问题。教师岗位的需求的确是在萎缩,相对应的是应该缩减三本、专科院校的师范生培养规模。因为教师能影响人的一生,甚至影响这个国家的未来。所以要不断提高师范生的质量。”
  如今人文学院的定位是做精本科教育、做强研究生教育、拓展社会教育。学院培养的教师不仅仅只是知识传授者,更是新型现代的教师——能激发学生思维活力以及启发学生智慧,“我们学院学生有自己的个性,研究能力和英语能力都很强,他们到学校就业后潜力很大。”陈院长谈及学院如今的优势,但他也认识到在一所以工科见长的学校中,师范专业并非“香饽饽”,“我们的第一志愿率有待提高。”也就是说同样是理科生,学生的第一志愿可能更愿意填报老牌的生物工程,而不会倾向于填报师范专业。“但通过入校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对专业的认可度就大大提高了,在麦可思第三方大学生质量跟踪报告中,我校师范毕业生对母校和专业的认可度都超过了许多工科专业。”
  陈明选介绍,江南大学发源于三江师范学堂,开展教师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传统。为了提升学院师范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学院对于师范生的培养始终秉持着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既培养师范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也培养一线的在职教师。学院内的校长教师培训中心是江苏省第一批校长教师培训基地。据了解,2012年江南大学校长教师培训中心成功获批教育部“国培计划”示范集中培训项目培训资质,成为教育部“国培计划”项目的专项培训基地,主要承担高中信息技术、初中语文、小学语文和小学音乐的国培计划项目。江南大学校长教师培训中心每年均承担30多项市级、省级、国家级培训项目,培训人次达到了3000多人次。讲课教师三分之一来自人文学院,三分之一来自其他高校的知名专家,三分之一是一线的特级教师或是教研员。陈院长称,通过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学院教师更加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同时教学水平也大大提高了,教师们清楚地了解教学一线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反过来调整课程计划培养中小学需要的本科生、研究生。“学院每年有一百多场报告,本科生、研究生想听报告几乎天天都有,而且前来作报告的教师都是国内外著名专家或一线的特级教师,能让学生浸润在浓烈的教育文化氛围中。人才培养要看一百年,学院不能只看到国家目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更要看到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因为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体现于学术文化多元、科研导向强。这些优势在学生走出校园来到教师岗位后都会逐渐显露出来。”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江南大学的师范生因其基础扎实、科研能力强、外语水平好、发展潜力足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以职前教育引领职后教育,以职后教育反哺职前教育,只有大学与中小学结成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中心,才能培养出基础教育阶段受欢迎的优秀教师。”
阅读(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