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大学生“合伙人”过的“三道坎”

发布日期:2015-08-22 来源:无锡日报   
资料来源 无锡日报

【无锡日报817日】24岁的郭利川和吴越是江南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一对师兄弟,坐在江南大学国家科创园大学生创业园的办公室里,他们又是两家公司的“合伙人”。这些天,吴越正准备远赴台湾读研,郭利川则留守无锡创业。
  在即将分别之际,想起创业之初“打了鸡血似的有激情”,他俩有同一种感慨:创业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经历过后才明白,创业要靠信仰、坚持,只有挺过一道道坎,才能笑到最后。

  学业第一,还是创业要紧?
  今年6月,大四毕业那会,吴越很纠结,自从收到台湾国立交通大学应用技术研究所的录取通知书,他就面临着学业与创业之间的艰难抉择。问了父母、女友、老师等人的看法后,他们“一边倒”地支持学业深造,让吴越内心更加愧疚,迟迟不敢亲口告诉郭利川这件事,“一起创业3年,中途离开,是不是很不够意思?”
  公司“骨干”一走,元气大伤,创业该如何继续?身边不少大学生创业团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郭利川说,其实,他早就得知吴越被台湾一知名研究所录取,很替他高兴,他明白吴越内心的纠结与挣扎。几天后,郭利川给吴越发了一条短信:“作为合伙人,我希望你能继续创业,但作为好兄弟,我希望你越飞越高。”收到短信,吴越说他感动得鼻子酸酸的,他坦言:“这个研究所的设计专业很不错,还有10万台币的入学奖学金,诱惑很大。”父母和老师都鼓励他,机会难得,趁着年轻,多走出去开阔视野。
  吴越说,深造也是为了更好地创业,研究生学习结束后,他还会回无锡继续和郭利川合伙创业。创业改变了他和郭利川,从见识、人脉到社会经验,这些是一般大学毕业生不能比的。虽然创业要花费很多精力,但在学习上,他俩争当“学霸”,都是德国“红点”设计大奖的得主。“创业很累,但自由,更重要的是,很锻炼能力,让人有种不服输的精神。”
  守着主业,还是赚快钱?
  3D打印、微信卖大闸蟹……创业3年来,除了工业设计,郭利川和吴越还在“折腾”着这些看起来毫无关系的项目。资金短缺是大学生创业的一个难题。为了钱,这对师兄弟甚至还干过一些“不务正业”的事情。
  在生活中,吴越发现了3D打印的商机。“没想到一个超前的小点子,却引来了一桩又一桩的生意。”吴越说,在学院老师的介绍下,他打印了“新日电动车概念车大赛”得主的设计模型,为本地一家私人博物馆3D扫描了藏品数码图,为6位同学打印了毕业设计作品。吴越感慨,虽然3D打印的第一单生意就赚回了一半成本,但每单都完成得很辛苦。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去年夏天,吴越在微信上卖起了大闸蟹。想不到20多天,销售额达到50多万元。“卖螃蟹赚钱,是为了给公司‘输血’,不是为了发财。”
  “有时候,折腾也是一种创新。”吴越说,创业有风险,设计是他们的主业,但来钱较慢,仅守着主业务,很容易被冲垮。从生活中发现商机,在能力范围之内,靠一些短平快的项目赚快钱,公司也许能“活得更久”。

  满足现状,还是做大做强?
  “大学生创业分两种,一种是创着玩,为了兴趣,另一种是真的创,为了责任和抱负。”郭利川说,他和吴越属于后者,他们一心要做无锡最好最大的设计公司,让上海设计界都赞叹:无锡大麦设计很牛。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2013年,俩人的公司成立后,做的都是门槛较低的平面设计,靠着学院老师帮忙推广,价格也相对便宜,生意爆好,但三个月没有接到一笔像样的设计单。郭利川说,如果满足现状,公司很快会沦为校内图文打印店,而他们真正看好的是做专业的设计。想做业界强人的野心何处安放?
  大学生创业缺人脉,严酷的现实逼着郭利川和吴越主动出击。哪怕有的人仅有一面之缘,或者仅有个电话号码,他们都会挨个去问。当然,厚着脸皮去敲门,前提是对自己的设计技术有信心,我们并不是伸手要饭。”就这样,他俩敲开了一家国际运动品牌公司的大门,任务是为一款球拍做表皮设计。那年整个暑假,郭利川和吴越就专注做这一件事。最终,对方公司老板看到他们的设计后立即拍板采用,让一些设计大公司对这两个大学生刮目相看。
  吴越说,公司设计项目经验一点点累积,“回头客”不少。几个月前,这家国际运动公司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合作一款碳纤维自行车,由大麦设计公司自主设计外观和涂装。“如果这次合作成功,意味着大麦设计公司将越做越大。”

本文来源:无锡日报http://epaper.wxrb.com/ 
原文链接:http://epaper.wxrb.com/paper/wxrb/html/2015-08/17/content_506986.htm 

阅读( (编辑:董小平)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