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江南大学研究生张立冬:用轮椅书写“学霸”人生

发布日期:2015-06-10 来源:光明网 通讯员陈敏记者苏雁 
资料来源 光明网




【光明网69日】1.3米的个头,四肢肌肉萎缩,拄着拐杖有些艰难地行走,但他始终没有停止过前进;双手残疾,握笔比正常人困难得多,但他却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轮椅给了我残缺的人生,我却用它寻找完美!”2014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江南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张立冬总这样说。
26年来,张立冬以顽强的毅力和意志去克服身体的残疾:江南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学历,发表一篇SCI论文、一篇EI论文,拥有一项专利,书法在国内外各种比赛中频频获奖,还积极参加社会志愿服务获“优秀志愿者”称号,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完美”。
顽强自立,打破医生“不能走”的预言
26年前的立冬之夜,在无锡市崇安区江海新村,一个新生儿呱呱坠地。还没来得及喜悦,父母就被告知:孩子有先天性肢体残疾,四肢肌肉严重萎缩,双腿无法站直,恐怕一辈子也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站立、行走。
“这毕竟是一条生命,上天让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肯定有他的立足之地。”母亲彭美娟是位坚强、伟大的母亲。在她的影响下,张立冬从小就养成了自立自强的性格,吃饭、写字、穿衣、走路、上楼,与正常人相比,这些再正常不过的小事,都需要张立冬付出更多的汗水和泪水。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辅导员吴迪指着张立冬大拇指上厚厚的老茧告诉记者,为了支撑自己的整个身体,立冬得用手紧紧握住楼梯扶手,而与扶手摩擦的裤腿也常常磨出洞,“当年说立冬不能走的医生,看到他现在的状态,都被其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深深感动”。
生活上的困难可以通过个人努力去克服,而外界的眼光却是张立冬需要面对的又一重挑战。“妈妈,其他小朋友都叫我‘小矮人’。”外表坚强的张立冬,其实比一般人更敏感,憋在心里许久的他小声和母亲倾诉,然后又在心里用妈妈的话鼓励自己,“男人的胸怀,要像天空一样宽广”。
“看到张立冬,就想到张海迪,他的自立自强、乐观自信,对‘海迪精神’做了最好的诠释!”张立冬的本科同学张杰告诉记者,虽然身体有残疾,但张立冬努力生活、真诚待人的精神状态,比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向上。
严苛要求,学习科研的“全能学霸”
“你身体残缺,做不了体力活,所以,唯有认真读书,才有出路。”张立冬从小就深刻认识到自己的缺陷,因而对学习的渴望、热情和自我要求比一般的孩子高得多。刚上小学时,张立冬就给自己定下严苛的目标,考进前3才算合格。
一边是笨鸟先飞,从学前教育阶段,母亲彭美娟就买了很多磁带和图书,让张立冬在家提前接触、了解;另一方面,张立冬学习起来比任何人都刻苦、认真。“他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都是写作业,不写完都不吃饭。”彭妈妈告诉记者,等他完成作业、饭菜都凉了,为此她“教育”了立冬好几次,仍不奏效。
凭着一股子韧劲,张立冬从小就是班里的尖子生,高中顺利考进当地最好的中学——无锡第一中学;三年后又顺利进入了梦寐以求的江南大学。在和妈妈的商量后,他选择了物联网学院计算机专业,对自己的严苛要求更是让他成为学生眼中的“学霸”。
“在逃课习以为常的大学,张立冬从未请过一次假、逃过一次课。”吴迪告诉记者,单单这一条,就让每一个大学生动容。
同时,张立冬还积极实践、探究,研二与同学组队参加第十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获三等奖;先后以导师为第一作者、自己为第二作者发表了一篇EI和一篇SCI论文;凭借“融合最小二乘向量回归学习思想的改进极限学习机”获国家发明专利。

“他的科研成绩,对于一个正常的研究生而言,也并不容易。”张立冬的同学告诉记者,什么英语四六级、计算机技术职业资格考试、网络工程师,张立冬绝对一次通过,“把他从小获得的奖状和证书摞在一起,都过了我膝盖,绝对是不折不扣的‘全能学霸’”

本文来源:光明网http://edu.gmw.cn/ 
原文链接:http://edu.gmw.cn/2015-06/10/content_15937210.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阅读( (编辑:董小平)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