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当阅读行为升级为一座城市的文化盛事 上海大型书展,无锡能学点什么

发布日期:2014-08-22 来源:江南晚报 
资料来源 江南晚报
【江南晚报8月20日】昨天,2014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在上海展览中心闭幕。7天里,各地书迷相约上海,淘好书、听讲座、看名人,虽然人潮涌动但秩序井然。人们欣喜地发现,愈发成熟的上海书展更有吸引力了,它围绕“我爱读书,我爱生活”的鲜明主题,近千位中外作家、学者和各界名人汇聚一堂,贴心地为各取所需的读者准备了超600场阅读文化活动。
主办方一直强调,上海书展不是上海的书展,而是上海打造的服务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一个文化大平台。这话让它的近邻、倡导要建文化大市的无锡,在羡慕之余更有了想法:我俚无锡不缺作家和书事,能否也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阅读盛会?
镜头:大型书展频现无锡身影
8月14日下午,上海展览中心内,近百位读者静候《陶醉宜兴》新书推荐会。15点整,在悠扬的古琴声中,《陶醉宜兴》主编程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邱玉林等嘉宾来到现场。“这完全可以当做旅游口袋书嘛”,“我最喜欢这种图文并茂的书”,听着主创的介绍,书迷纷纷上前翻看,不多会儿购书席就围满了人。他们当中有的从没去过宜兴,有的跟宜兴有种种联系,还有的只是恰巧路过被吸引。
据上海方面统计,本届书展参展出版单位有500余家,参展图书品种超过15万种。其中,仅有90多部图书能单独举办活动进行推荐,《陶醉宜兴》即是其中之一,这令宜兴人很受鼓舞。16日,上海书展又迎来了无锡身影,无锡籍青年作家张佳玮的读者见面会俨然成了一次文青大聚会。大家对他的美食随笔《无非求碗热汤喝》中多次出现的无锡美食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在张佳玮看来,参加大型书展跟爱书之人思想碰撞是每位作家都热衷的事,作为新一代无锡作家的代表,能在如此大的文化平台上为无锡“代言”,他很满足。
近年来,无锡跟大型书展多有接触。去年上海书展期间,《巨子的诞生——荣氏实业王国的缔造》首发成为一个亮点。该书出自无锡作家薛尔康之手,写的是无锡的中国民族资本家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的事,让全国书迷对无锡悠久的工商文化有了更深了解。去年纽约当地时间5月31日上午,由无锡与中国外文社合作出版的《中国城记•无锡缘》在纽约书展首发。那次,在北美最具影响力、规模最大的书展上,无锡带去的《灵山梵宫》、《遇见了无锡》、《丹墨花青——无锡画瓷》 等介绍无锡的系列图书,让世界书迷眼前一亮。
现状:无锡并不缺少阅读活动
上月刚从江苏书展上捧得“江苏最美书店”的无锡百草园书店最近更热闹了。除每周一次雷打不动的百草园书友会活动外,书店内又专门辟出了阅读专区和创意工坊。记者到访百草园的那天中午正值工作日,但阅读区内已无空位,原来,很多在附近上班的白领,午饭后习惯性地到百草园坐坐翻翻书。那书店岂不成了图书馆?书籍损耗谁来买单?书店经理刘征宇对此不以为然,他说,准备些凳子没啥,可读者进来就能歇歇脚、看看书了,比他们在外面漫无目的地瞎逛强得多。为美化阅读环境,他还请来了手工达人,在店里手绘瓷器、制作盆景。就这样,百草园的人气越来越高,书友会也逐渐成为锡城一处文化交流平台,成功入选今年无锡市引导文化消费专项资金购买项目。
如果说一座民营书店的阅读引导还有些小打小闹的话,那么今年3月起,崇安区主推的“书香崇安”长期系统阅读工程,则上升为一个行政区的文化自觉。在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上班的邓先生发现,最近几个月,北仓门的读书活动多了不少。有次,“书香崇安”请来了无锡本土民俗作家虎昊广给园区的青年创意人才带来了一场听爸爸讲故事的活动,听了老一辈无锡人的民俗故事,先生这样的新无锡人对无锡有了更多感情。政府部门希望,通过“书香崇安”这样的活动让市民逐步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同时,相关部门也会继续优化公共阅读环境。几个月下来,崇安区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每月都会组织公益性读书活动。
人文讲座、作家签售、读书沙龙、真人图书馆、江南晚报首届无锡阅读季、太湖读书月……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一年当中,无锡城的阅读活动大大小小有几百场。今年暑期,无锡市图书馆更是先后进行了20多场阅读互动,无锡市新华书店也举办了5场签售。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无锡人一直都在倾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阅读品牌。在一场场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中,市民的阅读水平得到提升,他们的文化主张也变得硬气起来,对阅读有了更高要求。
探讨:无锡能否迎来品牌书展
“品种挺多,但规模太小,和大型书展比起来,显得有些山寨。”眼下,暑期进口图书书展正在无锡青少年活动中心一楼的“悦读E站”展出,送女儿上舞蹈课的先生告诉记者,他进去逛了一圈,看到进口儿童书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价格也不算贵。活动中心一位工作人员透露,书展开放十多天来,人气一般,孩子看的多,家长买的少。不管是眼下正在进行的暑期书展,还是一年一度以新华书店为主阵地的江苏书展无锡分会场,越来越多的无锡读者已不能满足形式单一的书籍展销。
正如开头提到的,上海书展已不再局限于上海地区,也不仅是简单的图书展销以及出版业内的自娱自乐,通过书展,更多的人尤其是近水楼台的上海市民开始或更加关注起了阅读本身,上海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也得以顺利体现,上海正在把书展做成一年一度的文化嘉年华。上海某出版社负责人分析,一座城市要举办大规模的品牌书展,需要多方条件的共同促成,不仅有赖于城市的文化底蕴、市民的阅读习惯,还需要优秀的作家群体和出版社。
无锡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蕴自不必说。据2014年全省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无锡的综合阅读率全省第三,仅次于南京和苏州。此外,无锡还聚集着一批优秀的本土作家。但无锡市文广新局新闻出版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无锡举办自己书展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书展主要是以出版社为单位,而无锡目前并没有自己的出版社。如果要使书展成为一张城市名片,则需要各地出版社相互来往。也正因为这点,即使无锡举办大型书展,也会导致“只有单方面输入,而没有输出”的局面,因此很难做成品牌。
呼吁:无锡也需要阅读的节日
1月的北京图书订货会,4月的北京书市,7月的香港书展、江苏书展,8月的上海书展和贵阳书博会……今年以来,层出不穷的各类书展成为当地百姓的阅读盛宴。人们在参与书展、讨论书展的同时,最重要的是感受了一次更为透彻的阅读体验。正如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一位工作人员所说,“书展的魅力,不仅是汇聚全国各地的好书,还在于它为爱书人提供快乐的阅读体验,提供阅读中所没有的交流机会”。
无锡人何尝不渴望一场阅读盛宴?虽然目前无锡还不具备举办大型书展的条件,但无锡同样需要高质量的阅读节日。惠山古镇上的先锋书店里,回锡过暑假的上海大学生小刘正找寻一本《世界文学史》。她说,这是今年上海书展的重点推荐图书,自己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很想买来读读,跟朋友一起逛古镇时就顺便进店找找。“看来上海书展热已经辐射到了周边城市”,书店相关负责人表示,常有读者建议他们多办一些阅读活动,他们近期也在和民间阅读组织合作,准备策划一系列更有意义的读书沙龙。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的刘桂秋教授对无锡的城市文化发展有着深刻反思。他常感慨,无锡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整个城市的阅读氛围与周边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不管是书店、文化场馆还是政府部门,抑或是学者,对于举办高质量的无锡阅读节日大家均表示赞成。有人建议,不妨就把无锡的“太湖读书月”做大做强,学习上海、江苏书展的亲民定位和香港书展“推广本地阅读风气”的做法,为市民提供阅读引导和便利,既满足了市民的阅读需求,又提升了城市的文化氛围,同时也有利于本土作家作品的宣传与推广。(晚报记者 张月 通讯员 王文婷文/摄)

来源于:江南晚报http://epaper.wxrb.com/ 
原文链接:http://epaper.wxrb.com/paper/jnwb/html/2014-08/20/content_421332.htm 
阅读(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