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晨报9月1日】(采写:晨报记者佟人冬实习生蔡世青钱成)宋文明——合肥人,安徽易德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1995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现江南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03级校友;2006年夺得CCTV首届大型创业节目《赢在中国》的总冠军,并赢得世界三大投资机构软银赛富、IDG和今日资本首轮千万的联合投资。宋文明自此开启了易德专业化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事业。所创企业现已被视作本土人力资源行业标杆,人力资源服务外包行业新坐标。
2006年深冬,央视贯穿全年的创业类节目《赢在中国》落幕,合肥青年宋文明从12万人的报名者中脱颖而出,获得千万级别的创业资本,自此被打上创业之星的标签。如今,回家乡创业的他,在合肥市经开区扎根呼叫中心服务业;此刻,将互联网精神深入骨髓的宋文明有了更宏大的目标,比如,颠覆餐饮业。从创业之星到避谈“创业”,从“说”到“做”,八年时间,宋文明完成了一场自我修炼。
避谈创业“我现在喜欢闷着头做事情”
“我不太想谈创业,真的。”一度正装待客的宋文明没有再穿西服接受采访,他随意地穿着一件休闲款短袖条纹衬衫,笑嘻嘻地坐在大圆桌前,语调轻柔。“不捯饬了,舒服就行,干活重要。”
在更多人看来,如今年过四十的宋文明,也许最应该聊的就是创业。毕竟,“创业标杆”这顶帽子,媒体已经给他戴了快十年。
“CCTV赢在中国首届全国冠军”、“2006年度安徽十大经济人物”、“2007年度中国十大创业新锐”、“2008年呼叫中心行业十大亮点人物”、“2009年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15周年商业新锐”、“呼叫中心CC-CMM国际标准指导委员会委员”……在网络上翻看他的资料,满目鲜花。
“你看,现在无人不谈它,还四处去嚷嚷。它已经成为一个时尚名词,有点像娱乐业了,这不应该啊!”语气渐重的宋文明开始刻意回避“创业”这个词,按照他的话说,“我现在喜欢闷着头做事情”。
真人秀冠军柳传志曾评价他做事“非常有把握”
宋文明真正闯入媒体的视线是在八年前,那是一场硝烟弥漫的电视真人秀,那次比赛后他成为了“明星”。彼时,央视创业类节目“赢在中国”第一赛季拉开帷幕,节目的总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最具创业潜质的年轻人,第一名将获得1000万的创业资金。
在12万人的报名者中,宋文明脱颖而出。值得玩味的是,在冠亚军争夺战中,现场观众更支持宋文明的对手,但在最终决定胜负时,两位总评委都把票投给了宋文明。
两位总评委之一的柳传志(联想控股董事长)当时解释道,自己认为宋文明做事“非常有把握”。另一位总评委张瑞敏(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则认为,宋文明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帅才,可以“尽人之智”。巧合的是,后来的宋文明做的正是“智力”密集型的企业——人力资源外包。
互联网思维7年前就在呼叫中心行业尝甜头
互联网时代让很多人尝到了甜头,宋文明便是其中的一个。
宋文明最先将触角伸向的是呼叫中心行业。所谓的呼叫中心,源于三十年前的民航业。早期的样子就是如今的热线电话,由企业集中相关的业务代表处理各种咨询和投诉,后来逐渐发展为各行各业公司为客户提供服务的重要方式。但是由于企业资源有限,多数情况下,呼叫业务都会承包给专业公司来运作,这也是宋文明早期在做的事情。
2007年,就在同行还在国内为寻找更多的代理业务而奔波的时候,迷恋互联网的宋文明直接将业务拓展到了太平洋彼岸的美国。由于互联网语音技术的发展,高昂的国际通讯费用已经不再是阻碍,他开始做麦当劳等巨头的订餐业务。
“公司的电脑和麦当劳直接连线,员工虽然只是在听你的电话,但是通过互联网定位,我知道哪个店离订购者的家最近,我还知道这个店能最快提供哪些产品。员工只要敲几下键盘,快递就出发了,没几分钟就能送到他家。”宋文明坦言,在当时之所以能拿下来不少欧美的订单,原因在于人力成本和时差。
“2007年、2008年时,很流行这种模式。我们的人工真的很便宜,当时在美国接这个电话的人大概每月需要2500美金,而中国大概是每月4000元人民币。加上时差的因素,美国人晚上订餐时,我们正好是白天,不需要支付夜班费。我们当时是直接在和美国人、印度人竞争。”宋文明喝了口水,顿了顿,继续说:“但是现在不行了,这种业务在中国已经没有任何优势了,人力成本上来了,现在菲律宾人在玩了。”
眼看优势就快消失,2009年,宋文明带着创业伙伴回到安徽。5年后,他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创立的外包服务公司已经志在上市。
下一步目标目前最感兴趣的是互联网订餐平台
也许你也经常被这个问题困扰——周末,想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吃饭,但是自己能拿的出手的菜品只有两三样,这时,如果附近的几家特色餐馆都能把自己的主打菜送过来,那该多好。
像探险家一样,宋文明开始不断地探索互联网的能量。目前,他手头的项目很多,但是最让他感兴趣的便是互联网化的订餐平台。
“除了宴请,对于小饭店来说,他最擅长烹饪的一般只有三到五个菜,我们在做的这款应用,可以点餐后送到你家来,菜的图片、评论、每天卖多少份,都有。在你周围的这些店,你就可以选择。”宋文明称,要不了多久就会出现,“我请你们在家吃饭,十个菜很可能是三家店送来的,都是每家店最擅长的。”
但这对于宋文明来说,还远远不够。
“这还带来了另外一个概念,很多夫妻老婆店以后可以不开店了,就在家里厨房上班。每天只做擅长的三四个菜,房租也省下来了。不夸张地说,这会是一场颠覆。”宋文明语气坚定。
“都在说互联网会让整个商业社会的重心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但是现在所有的创业中心都是在生产者这边,他们并不是消费者。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打破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界限,释放互联网的力量,看他们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宋文明说,这是一个盛产新物种的时代,摧枯拉朽。
■对话
好企业的标志就是你的人被挖走了
问:现在能检索到的对你的报道还停留在2008年左右,为什么这些年不和媒体接触?
宋文明:我一直和媒体保持联系,但是我恳请他们不要报道。通常搞不清楚的人都喜欢喊破天,有人天天出去参加论坛,有人天天在媒体发言。我们心里都很明白,他们就是心里没想清楚事情该怎么办,想清楚该怎么办的通常就是埋着头干的。
问:有人说,现在是“本科生大创业”的时代,你怎么看?
宋文明:无处不在的这个词,对本科生就业思路已经产生了影响。我觉得创业需要两个东西,首先就是激情,没有激情你一定走不下去。另外需要一个沉下心去做事的过程,比如我现在的状态。
问:国内的大范围产业转移让不少企业伤破脑筋,在我们这个行业是否出现了类似问题?
宋文明:这是个科技密集型,也是人员密集型的行业。我们没有太大的能耗更没有什么污染。它完全靠的是一种智力资源。这样的产业尤其适合合肥,在中国来看都是最合适的城市。
因为我们的城市有六十所高校资源,有很多的大学生,而这个行业要求的人员大多数还不是一本院校的,我们的定位主要是二本以下的,甚至于偏文科的、就业最难的这些。因为我们需要的更多的是一种服务的能力,强调交流、互动和归纳。在合肥地区我们每年大概安排200到400个校招名额。
问:在这个行业,据说人员流动比较大,你怎么看刚培养好的员工就离职?
宋文明:会伤心一下,但不会在内心中有巨大的伤感。好企业的一个标志就是你的人被人家挖走了。你要想当老大,你就要有这样的气魄,要不然你永远也当不了老大。但是最好你能留得住人,走的少,留的多才是关键,没这种气魄你怎么做事啊。
问:你一直在用互联网的思路经营,我们算不算是一家互联网企业?
宋文明:算跨界,这是现在最标准的融合跨界,也是现在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我们的竞争直接就是国际竞争,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做全球任何一个地方的事。按照互联网公司通常的规律,只有做到前两名才能活。第一名至少是第二名两倍以上的规模。第三名往往就半死不活了,但第三名往往具有逆袭的机会。第四名以后基本上就没什么意义了。我们的目标就是第一。
来源于:江淮晨报http://epaper.hf365.com/
原文链接:http://epaper.hf365.com/jhcb/html/2014-09/01/content_313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