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珍贵的场景许多今已不存 《无锡景》导演荣磊是荣巷人,是个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发布日期:2014-07-03 来源:江南晚报 
资料来源 江南晚报
【江南晚报7月3日】6月25日,本报A9版《老纪录片“锁定”半世纪前的无锡》一文讲述了上世纪50年代一部反映无锡风光的老电影的故事,也引发了许多老无锡的兴趣。晚报读者纷纷提供资料,讲述这部电影背后的故事。
在江南大学图书馆工作的顾烨青,是一位80后。他表示,报道的内容自己很感兴趣,他利用专业之便检索了一些数据库与图书资料,又得到了一些信息。他为本报传来的资料显示:纪录片《无锡景》在当年比较有影响,被列入了1958年的文化部新片展览周,当时近至杭州、远到青海西宁都曾在当地多家影院放映。他还搜索到了一些影片诞生的背景资料: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199次政务会议通过《关于加强电影制片工作的决定》,要求“有计划地拍摄祖国的美丽河山、名胜、古迹、重要物产和文物”,1956年中共八大确认“双百”方针后更促进了我国新闻纪录电影的发展。他认为,《无锡景》正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
他找到的资料也解开了一些谜团。导演荣磊与无锡有什么渊源呢?顾烨青表示,《无锡名人辞典(三编)》1994年版第239页中,明确写明荣磊是无锡市郊荣巷人,而非上海人。他出生于1926年,早年在家乡读小学。荣磊是个非常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在1945年以高中学历考入英国皇家海军道格拉斯雷达专科学校(R.N.DOUGLAS RADAR  SCHOOL)雷达指挥专业高级班(学制二年半)。1948年参加接收“重庆号”巡洋舰。回国后即脱离海军进入香港电影界永华影业公司任摄影助理、副导演。1951年进入长春电影制片厂工作,执导过故事片《雨后》、《欲望三角洲》。编导舞台纪录片《哈尔滨之夏》、戏曲片《王二姐思夫》、科教片《保护森林》、美术片《人参姑娘》、风景片《无锡景》、纪录片《丰产颂》、新闻片《中央领导同志视察长影》等40多部影片。他是故事片与广播剧《二泉映月》的编剧之一,发表过两个剧本。还为电影厂翻译过无数的英文技术资料和剧本等。他是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吉林分会荣誉理事。顾烨青认为,1994年前后编写《无锡名人辞典》时,荣磊先生应还在世。
记者经辗转打听,找到了参与修订荣氏族谱的荣华源先生,他说,他们编写族谱时确实有这个人,他只知道荣磊原名叫荣德明,是无锡人。他曾求助于在上海生活的荣正毅老人,据说两人曾一起回过无锡老家。而荣正毅的夫人任女士表示,荣磊前些年已在长春因病去世,他夫人是东北人,听说子女在国外。“我们在无锡都是一个村里的人,他很有才气。”在任女士的印象中,荣磊是一位个性开朗的人,在电影圈里也很有名气,和很多名导演都是朋友。她表示,荣磊当过兵,在香港也呆了不少时间,但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在解放前夕选择回归,要为祖国效力。他拍这部电影,是非常称职的。
一直从事无锡文史研究的华钰麟先生表示,他特意到城建档案馆去看了这部片子。在他看来,片中那段古运河的景致不是在南长段,而是城中迎祥桥一段的运河,也就是现在的和平电影院一带。在影片拍摄后不久,这段穿城而过的运河就被填掉了,改成了马路。他得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片中运河边的一处楼房有四层高,而南长段的运河人家最多也就是两层小楼。华钰麟表示,当时无锡城中的四层楼屈指可数,这应是唐家的楼房。片中的镜头还有不少珍贵的地方,如寄畅园中的那棵标志性的枫杨,后来遭雷击已不复存在。小箕山的荷花池当年是无锡荷花最多的胜地,片中还可见到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景象,现在已没有了,这些是非常珍贵的镜头。(晚报记者 黄孝萍 见习记者 王晶)
来源于:江南晚报http://epaper.wxrb.com/
阅读(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