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网站6月25日】近年来,江南大学注重拓展干部选任空间,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不断加强干部交流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既为学校储备了优质干部人才资源,又使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学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奠定基础。
优秀专业骨干“转型”:让专业教师走进党政管理干部队伍。一是设立学院院长助理岗。一批年轻专业教师骨干通过竞聘履职,在助理岗位的实践工作中,参与学院决策与发展,学习管理工作方法与技巧。二是加强条线培训。选拔一批专业教师作为学院后备干部,通过专题报告、无领导小组讨论、课题研究等不同方式丰富其管理知识。三是鼓励挂职锻炼。借助“科技镇长团”、“博士服务团”、部省市机关驻勤等不同平台,选送优秀骨干教师赴地方和省部机关挂职,在促进政产学研合作的同时,全面提高挂职教师的管理能力。
优秀学工干部转岗:让学生管理干部走进党政管理领导干部队伍。学生管理干部队伍是学校专职党政管理干部的重要来源。学校秉承“人岗相适”的原则,注重学生管理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分流:一部分干部吸纳到党政管理队伍,即通过全面考察学工干部的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群众评价、性格特点等方面情况,经干部任期换届公开选拔等程序,实现干部轮岗交流;另一部分干部则留在学工条线,开展有针对性的学生工作管理专业化培养,推进学工干部职业化发展。此外,在干部年度考核工作中,对学生管理干部单列考核体系,使考核工作更符合这部分干部工作的特点,提高考核实效性。
优化干部退出机制:让党政管理岗的领导干部平稳回到专业技术岗。学校优化干部退出机制,既建立健全了干部免职、辞职、降职制度,疏通了干部“出口”,也为选拔更多优秀年轻干部腾出了空间和位子。对于在党政管理领导岗位上工作时间较长(两个任期以上)的专业技术型干部,在干部任期换届时,平稳回到专业技术岗位,不再保留处级职级;对退居二线的党务管理领导干部,新聘为处级调研员或吸纳到党委报告员小组,充分发挥其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协同党委开展专题调研、宣传教育、检查考评,指导督查基层党组织工作。(来源:党办、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