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江南晚报】放弃“身份”只为做好社区服务

发布日期:2014-06-13 来源:宣传部 党委宣传部 
资料来源 宣传部
【江南晚报6月12日】(记者 黄孝萍)原本是有事业编制的社区工作者,非要辞去了这份“铁饭碗”工作,费心费力去办社工事务所。近年里,锡城一些有社居委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开始脱离原有的“轨道”,独立承办起社区事务所或工作室,渐渐成了一个独特的现象。记者尝试对其中三个较为典型的样本进行了调查。
三个样本
一个走出体制年轻人的梦想
今年5月中旬,西铭社工事务所与北桥社区签订的一个月试用期已满。这是滨湖区范围内第一次尝试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外包”,全市范围内也并没有听说有第二家。这家事务所的负责人是一个1988年生的男士——华耀倩。他原先的身份更令许多人羡慕——省聘的村官。拥有事业编制身份,又主动放弃,只是想闯闯新天地
在北桥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里,这个年轻而微胖的男生显得比同龄人要成熟。2011年,初为村官时,华耀倩被分配到月秀社区,从事过民政条线的工作。这段经历让他对这份工作有了热爱,不想再沉浸在忙碌的社区行政事务中,而把自己的理想与实现自己的价值结合起来。去年7月,他注册了西铭社工事务所。“西铭”源于宋代哲学家张载的同名文章,其中“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吾幼”的语句似乎成了华耀倩追求的人生目标。
目前,西铭社工事务所已有12名工作人员,接手了北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包括管理中心的水电煤、各种用具的日常维护和维修,以及设计服务项目。他们每个周末都会在大厅里举办一场老电影放映会,还会定期举行养生课堂,邀请医护人员前来传授保健知识。北桥社居委副书记李起弘表示,这种托管方式让居家养老中心里有了实实在在的内容,成了老人们喜欢来的场所。尽管托管的费用比社居委自管要增加一倍以上,但这项工作社居委目前并没有精力做。交给“西铭”后,老年人得到的实惠和方便,是看得清清楚楚的。
60后母亲的大胆一步
原江海街道社工范向群也迈出了她的第一步,成立了自己的“向群工作室”。建立工作室,也意味着她抛弃了原来的“体制内”,不再有人给她发工资,必须要通过完成一个个项目,在服务别人的同时赢得自己的生活。
到她的工作室采访时,那里正在举办一场残疾人活动。江海街道残联专职干事仇国兴表示,他一个人要身兼多职,管就业、评残、康复,根本没有精力再为残疾人搞活动。街道的助残活动,以前一年只能搞两三次。有了向群工作室这样的机构,活动每天有,街道里残疾人的业余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1968年出生的范向群曾在企业做过办公室主任、人事经理,收入也不错。2007年江海街道对外招聘社区工作者时,她就成了第一批社工。老年人、青少年、吸毒人员全部接触过来,范向群自认为积累了很多经验。2011年时,江海街道成立七彩家园社工服务中心,她被借调到那里做项目的资源整合。“我有点书生气,还有点理想主义”,范向群常对人说,人的精力有限,希望能专心做事,但各种检查、接待类的行政事务常让她无暇做个案。
今年4月1日,“向群工作室”正式获批。她的内心也有一些担忧,光凭承接项目能否养活自己?崇安区民政局给了她大力支持,范向群更希望自己能通过市场的考验,检验工作室的生存能力,从实践中探索出从政府部门的下级到合作伙伴角色的转变。
老新村里的“帮帮团”
天气越来越热,金城新村居民顾师傅家里的冰箱偏偏坏了,一向勤俭的顾师傅想到了社区的“帮帮团”。一个电话,连上门费都不付,冰箱修理就搞定了。
金城社区的“帮帮团”是4月24日正式启动的,目前已有18家单位加入了这一平台。居民只要拨打400-811-9581就能获得水电维修、管道疏通、家电维修、上门理发等生活类服务,经济比较困难的人家,还会得到免费和优惠的服务。普通居民的服务,也比市场价要低。这个项目主要是针对配套设施不健全、缺少物业管理的老社区设立的。
“帮帮团”是“金城社会工作室”正在尝试的项目之一。该工作室是由金城社区一位社工注册成立的,今年1月26日获批成为民办非企业性质的机构,背后有社区的支撑。
据悉,像这样的社区工作室,水秀社区、北桥社区、朗诗社区都已在尝试中。
社区服务社会化传递新信号
从无锡市民政局社会组织处了解到,2013年底,无锡有各种社会组织4159家,分为社团、民办非企业和基金会三种。本文中提到的机构均属民办非企业,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处处长刘长风认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册民办非企业机构是有原因的,近两年政府对社会组织越来越重视,激发出了他们的活力。2012年和2013年,社会组织分别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5%和19%。一些组织发现合法登记后,本身发展更为规范,也容易得到认可,更能够获得来自政府和社会的资助。这些社会组织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他们服务弱势人群和普通人,比如像单身老人的心理慰藉这类服务,往往是传统的政府力量做不来的。
从社区背景脱胎而出的事务所或工作室,有人称之为“内生型”。也有人担心,它们是否会带着政府部门挥之不去的烙印,对政府资金过于依赖,或仍有行政化的可能性。但在江南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王金元看来,这种趋势未必不是好事。在政府转变职能的过程中,目前社会组织的发展还刚刚起步,能力上有欠缺是非常正常的。从社区起步的工作室,有政府背景支持,至少不会一下海就淹死,风险不那么大,是过渡时期的一个特殊现象。在王金元看来,这支队伍需要帮助其规范化、专业化,并制定相应的制度推动其发展。  
阅读(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