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日报6月13】(记者 王怡荻)近日,一条为百草园书店拉投票,竞选“江苏最美书店”的微信消息,在记者的朋友圈里传播开来,随即搜索网站发现,此次入围推荐名单的无锡书店有两家,无锡新华书店图书中心和百草园书店。作为书迷,为之欣喜的同时,疑问也在脑海徘徊:全国各地实体书店的发展普遇下行压力,更有消息称,近十年间全国民营书店五成倒闭。作为一家主推人文社科类书籍的学术书店,百草园为何能坚守市场17个年头,在历经多次搬迁、换址后,书店不仅得到了存续,并且还长大了,发展了,甚至好口碑、好名气传到了市外、省外?带着好奇心,记者走进了位于湖滨路6号的百草园书店。
书店也要追着年轻读者跑:高品质讲座月月有,为“速食”读者提供2小时阅读体验
采访当天,恰逢无锡书画家华斌在书店举办讲座,主题为“从胡汀鹭课徒画稿谈中国画的教育问题”(右上图)。环顾“课堂”四周,12幅胡汀鹭的珍贵画稿已被摆放在书架上,供客人欣赏。讲座这头,三十多人围坐成圈,听课者老中青三代皆有,还不时有进店购书者临时加入。像这样的场景,百草园书店几乎月月有(左上图)。自2012年书店转址到湖滨路以来,因为有了较为宽阔的场地,店长刘征宇开始谋划起办讲座。
这两年,书店的讲座办起来了,还办得风生水起。著名书人董宁文、陈子善,书评家杨小洲来了,知名诗人庞培、南京大学经济学家钱志新、导演山奇等也都是座上宾。以百草园书友会为阵地,一个高品质文化沙龙逐渐成形。
开办讲座,刘征宇可谓是费时费力,并且以他多年来的观察经验看,“读者听完讲座,不少人拍拍屁股就走了,可能一本书都不会买。”既然看清这一现实,为何还要坚持办讲座?刘征宇的回答是,要追着年轻读者跑,用他们乐于接受的形式推广阅读。
“如今的读者,有的只是需要2小时的文化体验。”刘征宇以《百年孤独》为例,他说这样一本近30万字的长篇小说,现在真正有耐心读完的人少了,为此,书店就请学者来做解读,让听者在“速食”中,判断兴趣点所在。如今,百草园书店开办的讲座,内容涉猎广泛,琴棋书画、香道茶艺、天文地理……刘征宇相信,总有一款适合读者,能唤起他们美好的阅读愿望。
坚守“书”的主题不变:在自己的领域做深做透,将“人文院落”品牌打造到底
近年来,百草园与时俱进,办讲座、开通微信、举办摄影和征文比赛,以各种生动方式推广阅读,名气也越来越大,“微信一天的点击量在30万次,微信粉丝大约有十几万人。”
人气旺了,上门来提出合作的社团和单位也多了起来。采访当天,就有社团“爱自己爱孩子”的五位妈妈带着育儿类书籍上门找到刘征宇,想在他的店里开读书会。刘征宇表示,只要是与文化、阅读相关的活动,书店都很欢迎。
眼下,以“文化”为包装的商业活动也纷纷找上门,寻求合作。向来在经营上“捉襟见肘”的刘征宇,不断思考着书店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少书店都在寻求多元化经营方式,引入餐饮,加售创意产品等。民营书店是要谋求转型,但这种转型,我认为,应该是转得更有文化味。”为此,刘征宇对活动设立了准入门槛,带有广告性质的教育培训、商业推广等都被他拒之在外。
“坚持传统学术书店的纯粹性,不降格以求,”是老书迷、江南大学文学专家刘桂秋对百草园的评价,百草园也依旧是众多老书迷每周必逛之地。为了让书迷们每天都逛得有滋有味,刘征宇在进书环节,始终亲力亲为。“一年在全国书市上流通的书有一两百万种,而好书只有一两万种。”刘征宇说,“进书也是门技术活,学术书店要保持品质,必须在自己的领域做深做透。”
虽然对未来书店的发展之路,刘征宇还没有特别想法,目前,还只是想以书为媒,把书店打造成文化交流空间。但是,就像他对书的选择坚持个人标准一样,在这个通过书籍、谈话营造的,纯粹的人文阅读公共空间里,百草园书店的凝聚力,以及提供的阅读体验,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一般书店,也就拥有了网上书店等不具备的经营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