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滨湖报6月17日】6月13日,荣巷街道与江南大学法学院共建的“校地法苑”揭牌成立。这是该街道继建立政法综治工作中心、实施“网格化”管理、风险评估及运用“一线工作法”后,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的又一“破冰之举”。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唐国良出席“校地法苑”揭牌仪式暨“法在我心中,平安伴我行”法治文化汇演。
据悉,根据“校地法苑”共建协议,荣巷街道与江南大学法学院将在荣巷街道9个社区统一建立起由“一名法律专业大学生、一名社工专业大学生、一名法律服务指导员、一名社会实践指导员、一个法律服务窗口、一个法律服务热线、一个法律服务邮箱、一个法律宣传栏、一个法律QQ群”的“9个一”工作平台,并围绕“法律服务、法制宣教、社区矫正、人民调解”开展法律讲座、法律宣传、有奖竞答、模拟法庭、青春自护、法治话剧等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和开展法律援助等为民服务活动,以达到“校地共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初衷。此外,他们还将总结本地高校与街道社区在法律服务、社工服务方面的合作经验,营造“人人学法、人人懂法、人人守法、人人用法”的法制氛围。
事实上,此前荣巷街道在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该街道充分整合综治、信访、司法、公安等资源,形成了“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控、帮扶帮教联动、特殊人群联管、重点工作联抓”的格局;在社区建立社会治理服务站,在居民小组和居委会配备民情信息员,形成街道、社区、楼组三级网络,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的肯定。积极构建以社区治安防范网、矛盾纠纷调解网为基本框架的全方位、立体化“网格”,将涉及拆迁安置、老小区改造等重大项目均纳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举行听证议事会,提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运用“一线工作法”,采取领导包案、专人专案、“一户一策”、协商会办等方式,有效推进信访积案化解。
揭牌仪式上,8名资深律师、大学教授、政法司法干部、社区民警、被聘为法律服务及社会实践指导员。随后,街道当地草根文体团队和江大学生向到场观众献上了《坚决维护司法公正》、《放飞中国梦》等10余个文艺节目。晚会前,街道司法、环保等部门与江大志愿者们还开展了广场法制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