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南方日报】感受新锐创意脉动

发布日期:2014-04-21 来源:南方日报 
资料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419日】(记者杨逸金婧何亚龙)核心提示
329日,由广州平面设计师联盟、智汇Park创意产业园主办的“2013全球华人靳埭强设计奖展览(广州站)在智汇Park创意产业园揭幕。作为今年城中平面设计行业的首场盛事,本次展览共展出200多件入选作品,其中不少展品在国际大赛均有斩获。创意新锐的作品亮点纷呈,观展人潮也创下新高,首日活动的进场人数即超过1500人。
靳埭强设计奖由香港著名设计大师、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前任院长靳埭强亲手创办,至今已举办14届。活动旨在提供广大华人设计爱好者自我展现和自我提升的平台。由于展览作品具有代表性,该奖项因而成为设计行业动态和高校学生设计水准的风向标
在展览开幕式上,靳埭强就原创与抄袭为主题举行讲座,对国内目前普遍存在的抄袭问题进行反思,呼吁提升设计行业的原创精神。这一倡议也引起嘉宾与参赛者的广泛回响。创意需要集体力量的参与,而展览更容易引起同行之间的互动交流。活动总策划何亚龙希望,为期一个月的展览活动,能拓宽本地同行的视野,也为提升广州设计水平带来促进作用。
亮点1
传统元素点燃创意亮光
本届靳埭强设计奖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理念,以相生作为创作主题。相生出自五行术语,强调事物之间由于矛盾转化生生不息。主办方表示,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的相生概念也促使参赛者思考:如何在多元文化为背景的今天,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融合。
展览场上的不少作品,都展现出传统文化元素的动人魅力。专业组金奖的得奖作品《服写山水》系列就是其中一例。《服写山水》是一组为韩国服装品牌创作的海报。设计师通过宣纸与复写纸之间的挤压、捆绑、搓揉,形成一幅幅有趣的服饰山水图:复写纸在宣纸上留下了一道道或深或浅的紫色印记,凌乱的擦痕酷似写意山水的皴法。更妙的是,在宣纸与复写纸的挤压之下,竟随机形成了衣、裤、袋、巾等传统服饰的图像,绵绵禅意在纸上跃然而生。
《服写山水》的设计者郑中表示,整个创意的灵感不过来自一音之转复写服写,而两者之间却有着哲理层面的微妙关系。复写纸是来自西方的,但背后也暗含着中国的思维特征,印刷术本身就是中国发明的。郑中认为,在创意产品中注入传统文化的古韵,不应仅仅停留在形式美的层面,更应关注深层次的哲学思想,并将其应用至现实生活中。
郑中将传统的山水画作为创意元素,学生组的银奖得主何坦轩则在古诗词中寻找灵感。在他的作品《文字再生成》里,纳兰性德的一首《虞美人》透现在满布裂痕的玻璃间: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破碎的玻璃,恰恰带出了悼亡词破镜难圆的悲凉。经过光线照射,作品在传递碑刻意蕴的同时,还能表现出一种玻璃材质特有的空寂感。
随着近年文字设计热潮的兴起,本届设计大赛也入选了一批以汉字为素材的设计作品。深圳设计师张昊的《对称字研究》则别有学术范。所谓对称字,原指拉丁语中的一种可从多角度、按不同顺序阅读的文字图形,汉字系统却由于字型复杂,鲜有同类作品。张昊通过自己的创意,巧妙地将一组完全不同的汉字,设计成反转再反转都毫厘不差的有趣图形。
其中一幅形为设计二字的图案,背后还有一段故事。张昊介绍,这幅作品源于一次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活动。设计者匠心独运地将简体字的与繁体字的彼此相连,形成一个中心对称图形,暗示两岸虽然社会形态有所分别,却可以在文化上进行平等交流,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正好切合相生的主题。
汉字是中国设计师灵感的一个重要源泉。与图像相比,文字更能生动有力地传达出一种观念的内涵。张昊表示,汉字设计作品过去很少能参与评奖,本届靳埭强设计奖的突破,将有助于汉字设计的春风进一步传播。
亮点2
生动设计聚焦社会话题
在设计师的眼里,相生不仅仅是一个文化交流的问题,实现生态平衡与社会平衡,同样需要应用到相生。本次展览展出的不少学生组作品,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在社会热点话题上,通过创意表达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
就读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张彬,就以自己的作品表达对公共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近年不少食品安全事件在媒体曝光后,仅仅受到短暂的围观,便迅速退出公众视野。而这组名为《食·欲》的系列作品,则特意采用粗犷硬朗的黑白木版画与夸张变形的漫画形象,为这些新闻事件进行题解和反思,提醒人们铭记历史的教训。
如何在急剧变迁的城市,留住更多的历史建筑的痕迹,也是不少参赛者选取的素材。铜奖作品《强拆体》用古建筑的剪影将汉字字型镂空,屹立在夷为平地的荒丘上,令人们对强拆的质问声更显强烈久远。宁波大学学生谢明言则在作品《拆》中,把颓垣败瓦的映像拼贴成一本撕得破破烂烂的小册子,用粗糙的纸张暗示强拆行为的粗暴。
书籍与古建筑都是人类亲自建立的文明符号,如今,古建筑也如同这本册子一样,一点一点被人亲手撕掉。谢明言说。
与这些沉重的题材相比,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的张安邦,则以轻松幽默的笔调,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了调侃。他在《大学生毕业档案》上,创作了寄生虫高眼鹿逃避鶆这憨态可掬的三大神兽,并分别配上打油诗一首,影射大学毕业生好逸恶劳、眼高手低、逃避现实等不良现象。作者希望通过神兽漫画引起学子反思,使大学生就业问题能得到更协调的解决。
除了宏观的社会话题外,一些日常生活现象,同样引起了设计师的思考。一个身边常见的场景,就让身为大学教师的麦绮琪感触良多:一对母子在餐厅相对而坐,母亲在低头刷微博,儿子则用iPad打游戏,整个用餐过程竟没有一点语言交流。
今天的小朋友为什么不玩钻桌底面对电子产品产生的疏离感,麦绮琪回想起童年时的游戏。那时虽然只有简单的道具,甚至赤手空拳,这些小游戏已经能让小伙伴的心灵得到极大的满足。为此,麦绮琪创作了一组极具本土特色的《岭南童戏乐园》系列海报。海报上,她将岭南童戏化作儿童乐园的电动游乐设施,以天马行空的体验错觉,弥补现代人童真的缺失。
作品解读
亮点3
保护原创引发行内热议
众所周知,创意是设计产业中最可贵的元素。创意源于求异,设计师不仅要异于古人、异于他人,还要异于自己,不断努力寻求突破。追求原创,也因而成为设计行业的一大难点。
近年来,国内层出不穷的山寨现象备受关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原创作品遭到抄袭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由于许多年轻设计师的法律观念薄弱,对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认识不高,他们连自己抄袭了、甚至触犯法律了也不知情。靳埭强认为,抄袭问题已经对国内的设计行业构成的危机:如果抄袭风气在年轻人中成为习惯的话,那么中国设计也就没有原创可言,也就没有发展的希望了。
在靳埭强看来,抄袭现象的普及与目前国内教育对设计伦理的忽视有关。除了法律的外在约束之外,设计从业者更应有内心的准则。为此,靳埭强在汕头大学专门开设了设计伦理的科目,引导学生规范设计行为。事实上,设计伦理还牵涉到比抄袭更广泛的议题。靳埭强认为,企业如果涉及损害公众利益的污点,设计师就不应参与其中。
比如香烟广告,他们无论给多少钱,我们都不会接单。一些曾引起安全问题的企业,也必须确认其认真整改之后,设计师才能参与其中。这是我们应有的社会责任。靳埭强解释道。
不过,不少受访设计师都表示,目前国内盛行的抄袭风气难以抑止,与浮躁的行业现状不无相关:大部分企业付出的设计费用十分低廉,设计师的工作周期过短,辛苦原创产生的作品,也不一定被市场认可。这种现状使得部分设计师选择铤而走险。
对此,设计师张昊认为,这种现象归根结底与国民美育有关:国内中小学的美术课程课时常常得不到保障。与之相比,国外的美术课都是在博物馆里面上的,因而对经典作品的认知深入人心。张昊分析,由于商家和消费者对何为美本身缺乏分辨能力,因此也不懂珍惜设计师的原创作品:需要通过基础教育教会学生何谓创作、如何创作、如何欣赏创作,才能让大众尊重知识产权。
郑中则指出,中国设计师也需要建构自身的审美评判标准:平面设计不能单单停留在图案的形式美,更应思考如何将传统哲学理念应用在现代商业设计上。设计师的灵感都是需要依靠日常积累的。我们并不需要生搬硬套地寻找中国元素,我们只要留心生活,就自然而然创造出属于中国的东西。
阅读(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