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无锡日报】最美赛道如何变身最强赛道?

发布日期:2014-04-14 来源:无锡日报 
资料来源 无锡日报

【无锡日报414日】一场马拉松赛事,将一座城市变成了田径场。
  将城市道路当作赛道、将秀丽山水选作背景,2014无锡国际马拉松赛,首次承办便吸引1.5万人次报名参赛。这样的参赛规模,再次提振了无锡通过承办景观体育赛事展示城市形象、促进文旅与文体深度融合的信心。
  无锡对大型户外体育赛事情有独钟:从中日环湖长跑赛、全国竞走锦标赛、亚洲定向锦标赛,直至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无锡国际马拉松赛等,赛事级别、规模不断扩大。但不容忽视的是:赛事“走向户外”只是第一步,跻身全国景观体育赛事“第一军团”,才能真正达到“以赛为媒”宣传城市、推介旅游、提升文化影响力的目的。

  ■景观体育方兴未艾,最美赛道如何变身最强赛道?

  近年来,景观体育方兴未艾。放眼国外,环法自行车赛、达喀尔拉力赛等赛事影响力不断提升;环顾国内,上海金茂大厦低空跳伞、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等声名渐起。而无锡,随着城市建设、生态治理、文化发展等成果日益显现,拥有真山真水的城市承办大型户外景观赛事的条件愈发成熟。
  无锡的春天,在山水画廊中奔跑是赏心悦目的事。在昨天的比赛现场,除专业组选手为了成绩而专注于赛事外,半程马拉松与迷你马拉松的选手们带着“休闲”心态行进最美跑道上,不时有选手停下脚步,在蠡湖大桥、无锡大剧院、十里芳径等地拍照留念后继续前行。
  但最美赛道变身最强赛道,仅有秀丽风光是远远不够的。以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为例:由无锡首创的这项赛事,因其强大的城市推介力,成为周边城市争抢的“香饽饽”,短短数年便实现了向周边城市的快速扩张。但赛道延长、规模扩大的同时,无锡赛道的影响力却在无形中被稀释。拥有先发优势,如何为赛道及赛事“保温”,考验着无锡办好大型户外赛事的智慧。

  ■与北马、厦马相比,晚出发的锡马如何后程发力?

  近10年来,马拉松成为全国各地争相承办的赛事。且不说北马、厦马、上马、兰马、广马等赛事已渐成气候,放眼全省,扬马、苏马也办得风生水起,相对来说,锡马起步已晚是个不争的事实。
  如果说,全国景观体育赛事也是一项马拉松,晚出发的锡马如何后程发力跻身“第一军团”?这不仅需要“最美赛道”这项“实力”,更离不开“战术”的谋略:整合各方优势,办出无锡特色,实现赶超逆袭。
  应该说,锡马首秀可圈可点,但百密难免一疏。以赛事直播为例:在男子全程赛最后冲刺时,镜头竟将当天的冲刺主角给“丢”了。很多守在电视机前观看赛事直播的观众急得“脚脚跳”。要知道,这是当天赛事的“肉段”:当时两位选手仅相差一个身位,后者很容易赶超对手实现逆袭。事实上,后者在最后关头实现了超越,但这一幕,除了现场观众外,通过电视直播了解赛事的市民与这精彩一幕失之交臂。专业与规范是做强锡马的要务,毕竟,马拉松的本质仍是比赛,不专业就难以吸引顶级选手参赛,而赛道上不见星光,赛事宣传效应也会大打折扣。此外,一些参加过多个马拉松赛事的选手也建议:业余组选手结束比赛后,希望能当场拿到成绩单,可以在现场拍照留念,而装备包最好由塑料包改为布质包,便于循环利用,也更加环保等。
  期待着,锡马赛道上能够出现奥运冠军的身影,能有更多名将来锡助阵;也期待着,下一次有更多马友、马迷来锡参赛赏景。

  上图 埃塞俄比亚选手LEMA ZINASH分获得2014无锡国际马拉松赛男子全程组冠军、女子全程组冠军。 (卢易 摄)

  快乐奔跑,以马拉松的名义

  风光旖旎的环湖岸线、时尚浪漫的文化地标、弥漫书香味道的高等学府,还有热情友好的无锡笑脸,这一切,昨天在1.5万名参赛者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无锡印象”。以马拉松的名义,他们在锡城约会、狂欢,一起奔跑,将无锡美景尽收眼底。

  马友:百变“大咖”秀锡马
  在动感激情的音乐声中,两位来自瑞典的马友登上高台,担任领操员。人群快速向他们靠拢过去,跟着节奏舞动起来。
  与其说这是一场体育赛场,不如说一次马友狂欢。来自全国各地的马友,以自己独特的造型,在锡马赛道上高调亮相:有穿红肚兜、戴瓜皮帽的造型,也有身着蓝色超人服、红色蜘蛛侠打扮的“美国来客”,有孙悟空造型的大圣前来捧场,有摇着蒲扇前行的济公,更有罗马军士打扮的马友威风凛凛站在队伍中吸引媒体镜头。锡马赛道上,马友们成为百变“大咖”,为赛事增添了许多喜感。

  马迷:打着“飞的”跑锡马
  马友们重在图个乐子,戴远程,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专刊部主任,就是打着“飞的”来跑锡马的马迷。
  戴远程于2012年结缘马拉松,他在微博上自称是“马拉松跑者”。“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一年跑4次马拉松,上半年两次,下半年两次。”这个计划让记者吃了一惊:全程赛可不是闹着玩的,且不说每个阶段出现的极点让人痛苦不堪,科学配速也是个技术活,对一个搞文字的书生来说,实在是不小的挑战。
  在很多城市跑过马拉松的戴远程,对锡马评价很高:在指定地点仅花几分钟便领取了装备,高效的组织工作给他留下深刻印象;风光秀丽的锡马赛道,使他打破了自己的纪录,“我之前跑过7个马拉松,无锡赛道风景秀丽,前
20公里赛道湖光山色特别美,不知不觉中跑得很快,至30多公里时才感觉到小累。”他说,无锡是他的福地。穿越江南大学的赛道让他赞不绝口,“来自学生们的青春喝彩很为选手提神。这样的互动,对高校学子来说,也是一种启发与鼓励:马拉松并不遥远,人人可以参与。

  企业:员工“组团”跑锡马
  组团参加马拉松赛,以健康向上的运动增强企业凝聚力,展示企业形象,成为锡马赛道上的又一道风景。“长行俱乐部”是由无锡华润微电子公司的马拉松、长跑爱好者组成的。在公司董事长陈硕带领下,有200多位员工自愿报名组团参加赛事,其中20多位有实力的选手在赛前按比赛线路进行专项训练,参加全程、半程马拉松赛。而在昨天的比赛现场,锡城有诸多“聪明”的企业组织员工自发组团参加迷你马拉松赛,以这场国际比赛为平台,展示企业风采、打造企业文化。
  真的是,一场马拉松,快乐知多少。 (浮云)
  左上图 昨天,在2014无锡国际马拉松赛的现场,一位来自邯郸的“马友”装扮成齐天大圣孙悟空,一路飞奔。 (卢易 摄)
  左下图 昨天,2014无锡国际马拉松赛在蠡湖之滨开赛,当天恰逢一对“马拉松情侣”的结婚纪念日,情侣穿上纪念T恤一起走向赛场。 (卢易 摄)

  为了马拉松 出行不轻松

  
413日上午7302014年无锡国际马拉松赛开赛。据@无锡市旅游局,赛事期间涉及有临时交通限制措施的比赛道路有26条,尽管交巡警事先作了预告,仍有许多市民不知情。昨天一早,锡城多个路段出现交通堵塞现象。被堵市民们纷纷将位置、实时照片等路况信息上传到网上,引起热烈讨论,一时成为本地网民热议话题。

  出门难,回家也难
  上午119分,网友“@俩小俩”上网说:好饿啊,马拉松封路啊,老公买菜买早饭都堵住了回不来,饿死孕妇啦,家里零食都吃光啦。“@青石小巷的小巷”吐槽说:“马拉松比赛封路太坑爹了,回个家多开二十几公里路。”下午2点半左右,网友“@咚哩个董joy-D”说:今儿马拉松,家附近这封路那封路,想着别绕着绕着开到常州或苏州去了,还是公交出行吧,步行15分钟到车站,等了40分钟好不容易盼来公交,满载。司机摆摆手走了,然后我也走回家了,哪也不去了。我在这里:天鹅湖花园。
  市民
女士同样在买菜返家的途中被堵在江大东门吴都路路口:“当时路口已经有二三十辆车在排队,车辆进退不得。交警只说前方交通管制了,现场又没有绕行的道路指示,一众电动车和行人也只好排队等候。”堵了近一个小时后,大家才通过该路口回到了家中。

  很多人不知道临时封路
  从
331日起,无锡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陆续发布马拉松赛期间对太湖大道等相关道路实施临时交通限制措施的通告。可许多网友表示事先没留意,没有收到临时交通管制的相关信息,导致稀里糊涂一头扎进了拥堵路段。
  上午11点左右,记者沿着金城高架驾车去蠡园,驶到金城隧道附近本应驶出快速内环,发现该处出口被交警用警车封堵了起来。许多原本往蠡湖景区方向行驶的车辆,没有选择只能无奈一头扎进金城隧道,绕上一个大圈子经蠡湖大道到太湖大道才能掉头。在蠡湖大道和太湖大道的路口,虽然设有指示牌标识出附近交通管制的线路和区域,不过车辆开到这里发现前方交通管制为时已晚。沿途的私家车几乎是堵了一路。问起原因,车主大都一脸无奈:“不知道今天有交通管制这回事啊……”
  26条道路被封创“史上之最”“作为目前江苏省唯一一个全程国际马拉松赛事,26条受管制的道路创下了无锡历史之最。”交警有关负责人说,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他们对整条赛程采用分时段封路,而不是全天封路,就是为了把车辆拥堵降到最低点。
  当天民警根据道路交通的实际状况动态进行调整。尤其是涉及到多个小区居民的出行,增设的四个车辆临时穿越点和3个行人临时穿越点,许多小区居民在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下有序地“穿越”。
  交警部门表示,当天沿途共有67块道路分流标识、65块赛道外围管制标识、2700个圆椎筒、
220隔离护栏等交通标识,堪称创下无锡“历史之最”。同时,也通过交警官方微博,在各个路段管制前发提示信息,一旦解封马上发布告知。“仍然出现局部的交通拥堵,看来是整场马拉松比赛的显性难题。”交警负责人说,今后他们会研究如何进一步完善交通组织措施,尽可能减少对正常出行的影响;同时要研究更加及时有效地发布临时管制信息,让市民第一时间知晓。 (青楚、刀鱼、杨柳)他山之石>>>

  灵活管制+有效信息发布

  本次无锡马拉松赛各路段的交通管制时间,影响最大的隐秀路(太湖大道至中南西路段)长达28小时,时间最短的路段也接近3小时。据《羊城晚报》报道,
20121118广州马拉松赛期间,比赛队伍所经的路段都实行临时、灵活的交通管制。各路段管制的时间一般只有半个小时左右,当日广州的交通并没有出现拥挤和堵塞,多条主干道都很顺畅。与此同时,广州交警通过其官方微博,在各个路段管制前发提示信息,一旦解封后也马上发布告知。在赛事方酣之际,广州交警的官方微博随着参赛队伍的位移,每隔几分钟就及时发一则交通提示信息,在短短3个小时内发布70多条消息。

  平均每隔
5公里
  配1辆救护车

  本报讯 昨天一大早6点不到,市急救中心急救医生徐黎鹏就随救护车来到无锡国际马拉松赛的现场,一直忙活到下午2点多才回去吃饭。据了解,比赛当天共有10辆救护车30位急救医务工作人员在现场保障,平均每隔
5公里就配有1辆救护车。比赛过程中,有4位参赛选手因体力不支虚脱而送医急救,没有发生较为严重的急救病例。
  “珍视每一位参赛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组委会把赛事安全保障工作视为头等大事。市卫生局安排急救中心承担赛事的急救保障任务,为此,急救中心制定了路线安全设置保障方案与详细的医疗救护方案,配备了充足的急救设备和救护人员。根据方案,每条比赛线路沿线都有救护车循环保障,而且不仅每个固定点设有救护车,还有部分车跟随着赛手前行护航,以便出现突发意外能第一时间进行处置。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高抢救率,此次所有救护车上都配备了新式武器——心肺复苏机,这是国内马拉松赛事中第一次使用心肺复苏机。急救专家表示,发生猝死时,人工按压往往不容易持久,而心肺复苏机就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持续心肺复苏。(杨明洁)

  江大志愿者服务锡马

  本报讯 本届马拉松赛志愿者全部由江南大学提供,学校宣传部主任陈琳向记者透露,“自启动招募以来,约有1万多名学生报名,经过筛选和面试,最终有2000多人在赛事期间参与全程服务。”志愿者服务内容涵盖媒体服务、信息咨询、接待协助、语言翻译、残障人士援助、活动组织协助、志愿者管理协助等七大项目,共计200多个岗位。
  记者了解到,学院根据报名学生的专业特色分配岗位。田晨和黄琰都是大三在读的江大学生,这次分别担任电视台志愿者、赛道志愿者。作为赛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提出“最美校园、最热情观众、最贴心志愿者”的观赛理念。对此,黄琰认为,作为一名赛道志愿者,除了完成本职工作,更重要的是微笑服务。“我会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迎接每一位选手和观众。”
  除此之外,未能入选志愿者的学生也表示,希望能到现场观摩比赛。田晨告诉记者,“其实每一位报名的同学都是热心肠,无论是否能够成为志愿者,大家都愿意为马拉松比赛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据了解,这些学生平日里经常参加青年志愿者协会举办的活动。“这次比赛规模大、视野阔,能够参与进来非常幸运,是一次难忘的经历。”田晨说到。 (孟扬洋)

来源于:无锡新传媒http://epaper.wxrb.com/
阅读(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