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日报3月20日】本报讯(记者 吴荣荣)昨天,由江南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市社科联、市文管中心主办的“从无锡到牛津:钱锺书的人生历程与学术成就”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南大学举行,这是钱锺书先生曾就读的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首次在亚洲为学生举办的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内外十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钱学专家以及江南大学、无锡地方学者共50余人参加会议,著名学者张隆溪、胡志德、王水照、刘跃进、季进等作主题报告。
钱学要深入研究发源地
“深入研究发源地对钱学很重要。”师承钱锺书的复旦大学教授王水照说。他认为,在进入牛津大学之前,钱锺书的学术格局和治学精神已初步形成,深厚的国学功底与从小受到乡邦文学的影响不无关系,而清华大学的四年学习则为钱锺书奠定了深厚而坚实的学术基础。
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院长弗朗西丝·凯恩克罗斯介绍,钱锺书先生和杨绛先生在牛津就读时经常在师长家喝下午茶,毕业论文《17、18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至今还保存在饱蠹楼图书馆。钱学要讨论的更加深入的问题,就是钱锺书的学术是否受到两次大战之间欧洲经历的影响,而那些经历是否有助于他沟通英国文学传统和更古老的中国文化传统。
不盲从任何学派,倡独立思考
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张隆溪在研讨会上讲述了自己在1980年至1983年间与钱锺书先生的交往经历,最让他感怀的是钱锺书的治学风格。张隆溪说:“很多学者认为钱锺书在东西方比较文学研究方面贡献卓越,而1980年在北大,我曾亲见他否定自己专门做比较文学的研究,强调不要去盲从任何学派,要敢于独立思考。”
钱锺书先生海量的阅读让学者们感佩。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刘跃进透露,社科院文学所很多古籍的借书卡上至今仍只有钱锺书一人的名字。更为重要的是,有些书钱锺书先生会反反复复地阅读,并做读书笔记,从中发现问题,“这样传统的读书方法、严谨的治学态度,现在却被忽视了,值得警惕。”既表达中国声音,又具国际性
钱锺书学术成就的海外推介,是被学者普遍认为的钱学研究可拓展的空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胡志德认为,中国这两年到处在讲与世界接轨,但在文化方面还远远没有做到。需要一个表达中国人想法的声音,同时还具有国际性和普遍性,钱锺书无疑具备这两个条件。他说:“20世纪的文学作品是‘中国最强音’,《围城》则可称‘五四’以后最好的小说。”
苏州大学教授季进认为,钱锺书先生牛津论文的形象学价值还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钱锺书手稿·外文笔记》出版后,这方面的研究必将产生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