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3月20日】 (记者应晓萍 侯 杰 潘明月)编者按:在运河之畔的无锡,有这样一群女企业家,她们气质优雅,却闯荡商海,巾帼不让须眉;她们肩膀柔弱,却勇挑重担,走在发展前列;她们温柔美丽,爱家庭、爱员工,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她们用智慧和努力,逐鹿市场、搏击商海,创造了非凡的发展业绩,书写了精彩的人生华章,成为推动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无锡市妇联及女企业家协会引导她们加快企业创新转型,为推动无锡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三八妇女节前夕,本刊记者对部分女企业家进行了专访。走近这些巾帼创业者,能够触摸到她们内心深处激昂澎湃的创业动力,感知到她们奋力拼搏的艰辛与不易,感悟到她们成功后的喜悦、失败后的泪水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创新赋予企业新的生命内涵
人物:周晔珺,无锡市第一棉纺织厂厂长。
业绩:创建于1919年的无锡市第一棉纺织厂,曾经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典范。如今,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沧桑岁月后,企业依旧生机勃勃,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的融合,赋予了纺织新的生命与内涵。在人们的印象中,纺织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在无锡一棉,你已经看不到昔日纺纱女工穿着白色围单劳碌奔波的景象,总数达9万多个传感器组成了一张庞大的传感网络,生产状态、产品质量和能耗等都实现了实时监控。“传感网的成功应用,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作为最直接的效应,一棉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0倍,是目前我国棉纺业平均水平的5倍。
历程:周晔珺大学学的纺织专业,当时这是个热门行业,不过当她毕业时,纺织业却步入了低谷。人员多、效率低,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拦路石。“当企业产能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传统方式就会遇到瓶颈。”周晔珺说,棉纺行业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很大,一棉一直在发展中不断审视自己,得出的结论就是:原先的增量发展模式必然走不远。
从2000年起,企业投入8000多万元用于创建“现代纺织”,如今,已拥有了由传感网、ERP和电子商务组成的完整的信息化体系,创建了一套具有行业特色的管控模式。周晔珺举了个例子,厂里50万纱锭,日产纱线的长度约为815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04圈。传统的产品监测方式是破坏性离线抽检,对产品的抽测比例约为万分之一,无法实行有效控制。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设备后,现在一昼夜就可采集数百万条生产数据,实现了高效管理。
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的探索,成为一棉在新时期的又一创新。
感悟:在周晔珺看来,创新不能是为了新而新,而是要能为企业、为客户带来效益的创新,应该是有持久生命力的创新。纺织企业是用能大户,如果不能提高资源利用效能,发展必将受到制约。“在节能方面进行创新,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创新。”
在一棉,有一个“企业电能信息管理中心系统”,这个系统将全厂变压器、开关、智能电表上装备的各种传感器并组成网络,实现在线监测监控。除了能自动采集实时的电压、电流、功率因素等信息外,还能通过文字、声音的形式报警,重要信息可以长期存储,使调度和管理人员能实时掌握系统状态,经过合理调整,确保运行在最佳状态。此外,企业每年还会在年度财务计划中拨专款用于节能技改,用技术措施开展节能攻关。
周晔珺说,企业创新方向不能错。依靠科技力量,以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改变传统的增长方式和管理方式,是实现“低碳纺织”的必经之路。
体味:周晔珺大学一毕业就到了一棉工作,“我个人的成长轨迹是与企业的发展一路相随的。”正是因为与企业间的这份特殊情感,周晔珺对幸福的理解也始终与企业紧密相连。“能让这个百年名企顺畅发展、引领世界,就是一种幸福。”她相信,这也是每一个“一棉人”的幸福源泉。
“一台电脑能量可能有限,可一旦融入到互联网中,就会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一棉人’也是如此,单个人的力量或许很小,但如果形成一个高效的团队,那么我们就能创造更大的辉煌,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这就是幸福。”
经历,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人物:周文娅,无锡星洲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执行董事,无锡女企业家协会副秘书长。
业绩:无锡星洲医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药品、医疗所用产品配送。2011年该公司营业额已经达到了5亿元,根据统计,近年来该公司每年营业额都以30%的速度增长,目前,在无锡市的医药物流配送行业里,星洲医药公司已经成为了“排头兵”,进入到了该行业的“第一方阵”。
该公司下属的星洲百姓人家药店连锁公司已经在全市有30多家连锁店,并计划3年内扩展到80家。与此同时,公司长远计划还将辐射长三角地区,未来打造成“区域性强大的物流配送”企业。
历程:成立于2005年的无锡星洲医药有限公司,经过近7年的发展,客户遍及锡城。“目前公司每天平均交易货物2000批次。”采访中,周文娅告诉记者,尽管每天的交易量非常大,但是公司做到了“全年无质量事故”,而这得益于她提出的“三不”原则,即“不接受缺陷、不产生缺陷、不输出缺陷”,100%保证质量。
周文娅告诉记者,每次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她总会告诉他们,你们的工作肩负着两条命,一条是病人的命,一条是法人的命,周文娅说,医药物流配送每天运输的都是医疗器械和药品,这对配送安全要求是很高的,“包括温度、湿度等等”,如果不能保证配送安全,药品一旦出了问题,危及的就是病人的生命和健康。
正是基于这样严格的管理,公司业务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快速发展,迅速成长为行业领域的后起之秀。
感悟:“对我来说,创新就意味着不断探索适合企业的管理方法。”对于创新,在管理层“摸爬滚打”多年的周文娅有着很深的体会。
采访中周文娅告诉记者,作为医药物流配送行业,确保运送药以及医疗器械的安全是“生命线”,为了确保质量管理的万无一失,今年在周文娅的带领下,公司成立了风险控制管理体系。作为该体系的一部分,目前公司所有配送车上都已经装上了自动温度计,随时记录车厢内的温度条件。与此同时,针对维护稳定、忠诚的客户,公司今年又新推出了客户服务管理中心,以更有效地维护和管理市场。“这样的探索今后还会继续下去。”周文娅说。
体味:“我始终觉得管理企业是一件愉悦的事情。”周文娅坦言,把生命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在自己看来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我不仅自己享受工作,而且也带动员工来享受工作”,周文娅告诉记者,在她的带动下,公司经常会组织员工一起举行活动,“比如旅游、时装秀、酒会等等”,公司的整体工作氛围愉快、向上,“我从不要求员工加班,但是每个员工都会积极地把工作完成好。”
养花、练字、看书、运动……工作以外,周文娅的生活丰富多彩,“享受工作、享受生活,活着本身就已经足够幸福了。”
挖掘“生物农业”背后的力量
人物:牟永花,江苏同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业绩:江苏同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个新公司,但就是这家新公司在短短2年内,已在高档洋兰蝴蝶兰生物育种领域,获得了20多个创新种质资源,为进一步的蝴蝶兰育种打下了基础。公司还利用杂交、诱变、太空育种与组织细胞培养技术“结合”生产出更新的种质资源,在珍稀药用植物铁皮石斛上,通过生物育种手段获得了高有效活性成分的种质资源用于产业化生产推广。
2011年,通过技术创新和生产工艺流程的创新再造,公司的生物组培种苗产能从原有的年产500万株提高到年产2000万株的能力。目前,公司正在着手二期项目规划建设,准备向更高附加值的植物天然保健产品领域延伸。
历程:2008年底,牟永花放弃了原有的安定工作,从杭州来到无锡打拼。“从一名省级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变身为创业者,从一篇篇研究报告、论文中走出,投入更具挑战、更加未知的职场生活,这对我来说,是人生中面临的巨大挑战。”
2008年11月,牟永花通过自主投资和股权融资引进了两家国内创投公司,共同组建了江苏同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高科技生物技术手段,开发高档观赏植物和药用植物组培种苗及植物天然保健产品。很快,该项目就受到了政府关注,被列为2009年度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和无锡市的“530项目”计划。
回首创业历程,最让牟永花感慨的是政府对初创企业者的重视与扶持。“为我们这些创业者提供各项支持和服务,在生活、办公配套及厂房租金上都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这让我们能够专心创业,实现梦想。”
感悟:“创新意味着打破,意味着改变已有的思维和实践模式,是重塑新模式的过程。”牟永花说,创新是一个困难甚至是有些痛苦的工程,因为这无论对个人还是企业来说,都是一次蜕变。但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样的痛苦必须经历。
同人生物自创业之初就建立了企业研发中心,公司每年都会设立研发项目,并进行产学研合作攻关,开发创新产品和创新工艺流程。此外,还设立了中长期发展的研发课题,整合创新资源进行开发,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牟永花个人也在经历着一场蜕变:“我必须努力使自己从一个科技创新研究者,向一个科技创业企业家转型,这是我个人的创新之路。”
体味:谈及幸福,牟永花想到了她的研究生导师,“文革”时期,这位老师曾不得已停止了自己喜爱的研究工作。老师对牟永花说过一句话:“一个人能够从事自己喜爱的事业就是很大的幸福。”她将这句话深埋在心。
“对一个科技创业者来说,幸福就是能以自身掌握的科学技术,能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美好。”牟永花将这种“幸福”诠释到了同人生物——公司的理念“源于自然,创造美好”。“我们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培育出蝴蝶兰新品种,为人们带来更美丽的鲜花;我们用组织细胞克隆技术,生产了珍稀药用植物资源铁皮石斛,为人们的健康保健及原产地生态资源保护作出贡献。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在回馈社会中成就自己
人物:吴燕,宜兴市军达化工厂副总经理、无锡市人大代表。
业绩:江苏省宜兴市军达化工厂是生产纺织浆料和助剂的专业厂。集10多年来研制、开发生产纺织浆料的丰富经验,先进的生产设备、齐全的测试手段和规范严格的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现拥有生产纺织浆料和助剂生产线8条,年生产能力近万吨,已成为国内生产纺织浆料和助剂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之一。1999年军达化工厂与无锡轻工大学(现江南大学)合作研制的采用先进沉淀法生产的具有良好品质的SFG型固体聚丙烯酸酯浆料属国内首创。与江南大学进行长期技术合作建立了江南大学——军达浆料研究开发中心,致力于浆料和助剂的研制开发,适应纺织产品发展及高速无梭织机需要。
历程:吴燕的父亲吴新盛于1991年创办了宜兴市军达化工厂,专业生产纺织助剂产品。吴燕在军达厂创办时就进了厂,经常陪着父亲出差,谈业务,跑市场。平时也注意向其他厂领导学习管理经验,向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专业知识,有时还虚心向职工请教。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和管理水平,2012年11月,她参加了东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掌握日新月异的管理方法,不断丰富充实自己,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
2013年年初,厂里着手开发纺织项目,第一期投资要五六千万元,她父亲和其他厂领导要把主要精力用到新项目上,决定把军达厂的生产和日常管理交给她全面负责时,她毫无畏惧地承担了下来。从此,她明确自己肩上的重任,深入车间一线现场指挥,解决好实际问题。除了抓好产品质量和正常生产外,对涉及环保、安全方面的关键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又制定和完善了生产及管理中的各项规章制度,改革分配办法。由于她各方面身先士卒,措施行之有效,半年来经受了考验,勤奋扎实的工作见到了成效,2013年上半年企业实现应税销售2200多万元。
感悟:在吴燕看来,职工就是亲人,要以企业和职工利益为重,不能脱离职工,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总是想方设法帮助解决,教育职工也以理服人,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好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吴燕说:“时代在进步,企业在发展,我深感自己肩上的担子会更重,责任会更大。”面对更多的考验和挑战,她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实践,经受磨炼,执着追求,在奔腾向前的经济大潮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更好地展示新时代女企业家的风采。
体味:谈及幸福,吴燕说到她的父母,“父母亲为发展地方经济表现出的那种可贵的创业精神也时时感召着我。我早就立下誓言,要加倍努力,像父母亲那样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多作贡献。”吴燕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把回报社会当作是自己的义务,积极修桥铺路、捐资助学、结对扶贫、关心弱势群体等社会公益事业,充分体现了她的社会责任感。从事业到生活、从做事到做人,吴燕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幸福”感悟:能为社会作贡献就是一种幸福。
激活幸福细胞
人物:李诣书,无锡尚诣纳米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业绩:尚诣纳米技术有限公司坐落在无锡市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区,属于“530”A类项目,主要研究“智能医疗”,即把传感网技术引入血袋、疫苗等医学用品的运送流程中,运用纳米技术制作温度标签贴于疫苗、血袋上,全程监控储藏温度,避免因为温度过高使其变质从而危害人类性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历程:2009年,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李诣书毅然辞掉了在美国的高薪职位,跟随丈夫回到祖国,到无锡创业,与丈夫共同奋斗。她不但帮助丈夫打理公司,而且自己还在无锡创办了一家“530”企业——无锡尚诣纳米技术有限公司。因为创业初期,李诣书经常在两家公司之间跑。除了要研发新的产品,还要帮助丈夫与政府部门以及客户沟通,订购各种设备,到国外去学习,忙得不亦乐乎。虽然创业很累,但是看着丈夫的公司一天天走入正轨,自己的公司也从当初的一两个人发展到现在的一支40人的团队,心中产生了一股强大的成就感。
从2009年创立至今,博雅干细胞短短三四年就做成了一个在干细胞临床应用、肿瘤免疫治疗、博雅基因港、新药研发、疾病模式研究、美容美体领域拥有22家控股公司的集团,员工也从几个人变成几百人。
感悟:李诣书亲身证明了——当你发现自己没什么财富时,一定不要忘记客户就是你最大的财富。当然,绝不是靠卖客户信息赚钱。“虽然我们是一家高新科技企业,但我们把自己定位成一个高端服务行业。我们不是做一锤子买卖的商家,而是做一个值得客户一辈子信赖的专家。”
体味:长长的头发,瘦弱的身躯,天生丽质,妆容精致,说话轻声细语,脸上挂着温暖而幸福的笑容。李诣书对于幸福最深切的感悟是,平淡而稳定的生活正是事业的根基,也是幸福的源泉。“二十几岁时,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只有进行各种尝试。现在30多岁了,已经很淡定了,你明白,人一生终归要过平淡的生活。”
李诣书每天最享受的一段时光,就是夫妻俩下班后互相给对方讲今天发生的故事,而这也建立了一种正能量的循环。“没有人比我们更懂彼此,所以,每天晚上回家和对方聊天也变成了我们一天中最盼望的事,久之,出去跟别人应酬就没什么吸引力了。” 就是这样不断地交流,如同清泉,滋润着李诣书的家庭,也滋润着她的事业,你能从她那张滋润得充满神采的脸上看到,幸福的就是成功的。
栽出甜如蜜桃的生活
人物:邹玉琴,无锡阳山水蜜桃专业示范户。
业绩:阳山水蜜桃是无锡著名特产之一,已有近70年的栽培历史。产于中国著名桃乡江苏无锡市阳山镇,阳山水蜜桃以其形美、色艳、味佳、肉细、皮韧易剥、汁多甘厚、味浓香溢、入口即化等特点而驰名中外。阳山水蜜桃早桃品种5月底开始上市,7月15日前后,甜度最高的湖景桃也将大量上市。2013年1月5日,“阳山”商标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新认定中国驰名商标名单。邹玉琴家庭是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人口文化中心户。现在,邹玉琴的水蜜桃种植园扩大到了50亩。
历程:1999年底,邹玉琴一口气承包了9亩地全部种上了桃树苗,边尝试种植边探索研究。
到2002年,邹玉琴种的桃树开始有了出产,当年收入近5万元,到2005年邹玉琴种的桃产量更高了,年收入已达15万元。2006年邹玉琴开发的印字水蜜桃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培育该品种的关键技术专利证书。印上“福、禄、寿、喜”等吉利字样的桃子就像是天上的福桃、寿桃,给人一种福寿绵绵的喜庆。
经过了10年打拼磨炼,现在,邹玉琴的水蜜桃种植园扩大到了50亩,种植和管理技术也逐步改进提高。近年来,陆续引进了滴灌机、植保机等一批高科技的农业器械,逐步使用现代化种植方式,同时,邹玉琴使用黄豆粉、豆浆以及水蜜桃科技园研发的营养液等作为水蜜桃养料,极大地提高了水蜜桃的品质和产量。
感悟:邹玉琴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必须加快企业的科技创新和转型发展。她深知要种好桃树需要有种植和修剪技术,老一辈靠天吃饭的种植经验已经跟不上新时代的发展节奏了,需要有更加科学更加创新的管理和种植技术与方法。
她一方面积极拜师学艺,向农技师学习选苗育苗的技术、向老种桃户学习桃树的种植、修枝、施肥等技能,积极参加计生办、妇联等部门定期组织农业专家来给妇女上的水蜜桃培训课。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摸索、创新、尝试、总结、积累经验,不断地钻研水蜜桃的栽培、管理技术,不断有所创新。
体味:采访中邹玉琴告诉记者,她是在政府的扶持下,在计生办和妇联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新型农民。慕名而来学习取经的同行、朋友很多,她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成功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众人的帮助,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邹玉琴的内心深处涌动着一份回报社会的责任,要做建设新型农村的领头雁,要把技术知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其他人,带领大家创建幸福新家庭。这也是邹玉琴觉得最有意义、也是最幸福的事!
做创意的先行者
人物:黄翠娥,江苏金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业绩:采访中,记者见到了一批国内知名博物馆“镇馆之宝”文物原型打造的黄金艺术品以及由莫言授权的《红高粱》书籍贵金属产品。“创意、作品、销售,要走在别人前面,这样才能成为龙头,引领这个行业,另一方面只有专注把品牌打造好,才能避免文化产品容易被模仿和剽窃的情况。”迄今为止金一已经研发设计了2000多款特质鲜明的艺术品,受到了收藏者热捧。短短几年,公司就实现了年销售的跳跃性发展。2013年4月,构建“上海金一黄金银楼”全国连锁品牌加盟体系,目前全国品牌加盟店已突破100家。
历程:以破釜沉舟的姿态跻身全新的领域,她身先士卒不知疲倦奔波在全国各地,从产品方向到营销模式,从渠道开拓到企业管理,一边干一边摸索。江苏金一在全国文化版图中的创意研发中心定位渐渐清晰,数百名海内外优秀设计人才被吸纳到“创意亚洲”大厦,其中包括广州亚运会会徽设计者张强、日本铁臂阿童木创始人月冈贞夫等大师级人物,而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金鸡百花电影节等盛事的文化创意产品也纷纷烙印上“金一文化”的名字。
感悟:“立足江阴、放眼全国,加大投入,加快完善自身产业链。”黄翠娥道出了企业的下一步发展思路——研发出创意,营销拓市场,除了继续巩固“微笑曲线”两端的优势外,中间的“智造”环节也将得到补强。
体味:黄翠娥表示,国外诸如迪士尼等项目的配套产业链很完整,一个项目就可产生千亿元产值,而目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虽然有很多门类,但普遍比较散,产品同质化现象也较严重。黄翠娥认为金一必须立足于“内容为王、渠道制胜、媒体推动、需求挖掘”,把创意设计产品化,并通过权威的渠道推广出去,从而实现产业化。
黄翠娥表示,中国的黄金行业主要有两类企业,一类是国有品牌黄金企业,另一种是家族式珠宝首饰企业。“我们没有国有的牌子,没有工匠做加工,但是有一群有想法的创意设计人员。对行业来说,金一的模式很独特,我们的理念是,让黄金讲述文化,让文化诠释黄金。”黄翠娥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