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3月12日】 (记者张敏)白酒行业迅速“入冬”,固然与国家相关政策有关,但根源在于近年来过度依赖高端白酒消费,形成了“高价、高档”的畸形产销模式,在繁荣的表象下,忽略了行业自身的建设。因此,白酒企业开始“去泡沫化”,从自身转型中寻找春天。转型之一是主打健康白酒,转型之二是从高端白酒转向中低端白酒,转型之三是产品回归传统,借销售“牵手”时尚。
中国生物学会酶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江南大学副校长徐岩表示:“打‘健康牌’,首先要明确喝白酒时喝的是什么。传统白酒中,98%是水和酒精,2%左右为呈香味的物质,正是这神秘的2%,决定了中国白酒的风格、品位和特性。”2013年,对这2%的研究取得了新成果,江南大学酿酒科学与酶技术中心以此为样品,发现了52种萜烯类化合物,居中国传统白酒之首,这类物质已被国外文献证实具有抗癌症、抗病毒和抗氧化的功效。科研成果助推了董酒等一批老字号定位于“健康酒”,这一转型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