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环球网】2013年中国食品安全及网络舆情发展报告出炉

发布日期:2014-03-01 来源:环球网 
资料来源 环球网
【环球网228日】(记者 朱马烈)228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江南大学等联合在京召开《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3)》、《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3)》出版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研究机构与高校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由江南大学牵头,全国20多所等高校与研究机构共同参与的《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是教育部于2011年和2013年分别批准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培育项目。专家团队的研究认为,“总体稳定,正在向好”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基本面,并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的基本走势;目前超过半数的食品安全事件缘由供应链上利益相关者出于私利或盈利目的,在知情的状况下造成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假冒伪劣、过期食品在农村食品市场上较为普遍,农村食品安全消费应该引起高度关注;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是一个兼具时代性的永恒命题,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具有长期性;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消费心理受网络舆情的影响,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已成为公众参与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重要平台,对防范食品安全风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公众的科学素养和独立判断力的相对普遍缺乏,更由于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中充斥着大量虚假、甚至谣言信息,可能误导了公众的认识与行为,危害了社会稳定。政府作为重要的网络舆情的管理主体,如何创新网络舆情的管理形式,从技术和制度层面上寻找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理性回归之路,最大程度地消除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便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研究团队认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品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间的矛盾、食品安全(包括数量与质量安全)与生态环境间的矛盾、食品安全风险与分散化的生产经营方式间的矛盾,是未来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必须借鉴国际经验、总结国内实践,把握世界食品安全治理发展演化的共性规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风险国家治理体系”;要规范政府职能体系,界定政府在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体系中的边界,政府更多的是信息公开,准确、及时与有效地发布食品安全风险的交流、预警信息,准确引导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同时努力将监管的重心下移,并努力完善与食品安全风险国家治理体系相适应的完善的宪法法律体系;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重要作用,基于市场机制建设与发展安全食品市场;要努力建设成熟的生产经营主体的责任体系,真正实施食品安全黑名单制度,锁定违规违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构建食品安全风险国家治理体系的微观基础。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的国家治理体系有其自身的特色理论话语体系,研究中国的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国家体系不能纯粹套用西方理论与逻辑,这是时代向学者们提出的新要求。
本文章来源于:环球网: http://www.huanqiu.com/
阅读(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