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大公网】网民盲从盲信不实信息将诱发社会的食品安全恐慌

发布日期:2014-03-01 来源:大公网 
资料来源 大公网
【大公网228日】(记者 潘阳) 今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无法或没有确认食品安全网络信息真实性与准确性的情况下,67.69%的受访网民表示可能受其他网民过激行为的影响而传播未经证实相关信息,而信息经过这样的传播与放大,会对食品行业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由江南大学牵头的研究团队完成并发布的《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显示,网络的普及使得网民可以以极小的搜寻成本获取任一食品事件的动态信息,在食品安全负面网络舆情的影响下,谣言更易传播,并容易引起普遍的愤怒情绪,而盲从过激行为等。负面舆情与大多数网民的泄愤心理相契合,会激起更多网民的响应,并在群体极化效应下使愤怒情绪进一步放大,造成公众对食品几乎没有安全的感知,并极有可能对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后果。
  《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研究团队对2436个网民的调查发现,目前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存在两项主要风险:
  第一,网民的盲从行为可能诱发社会的食品安全恐慌。食品安全知识是公众科学、理性地认识与应对食品安全事件的重要前提。虽然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明显提升,但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为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
  本次调查也显示,分别只有9.19%2.79%的受访者表示比较熟悉和很熟悉食品安全知识,88.02%的网民表示并不熟知。网民食品安全知识的相对匮乏势必会影响其对食品安全事件的正确判断,导致对相关食品安全网络信息的曲解、易受虚假甚至谣传信息的误导,对其他网民的非理性行为的盲从,从而引发社会恐慌。
  因此,如何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知识水平,提升网民食品安全信息的甄别能力,从根源上最大程度地避免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是政府在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管理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第二,政府食品安全网络信息的处置不当将危及政府形象。调查显示,52.18%的受访网民认为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发布的网络信息及时性一般,45.93%的受访网民认为政府网络信息发布在时间上不及时、信息量不充分。当政府发布的食品安全网络信息与非官方所发布的信息不一致时,39.99%的受访网民表示相信政府发布的信息,16.01%的受访网民表示相信非官方信息,而44.00%的受访网民表示会视食品安全热门事件的性质而定,表明部分受访网民对政府发布的信息还存有怀疑。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作为信息发布的权威窗口,本应该成为网民获取食品安全信息的主要途径,但由于信息发布不及时且内容相对匮乏,网民不得不从非官方的渠道获取小道消息。食品安全事件成因复杂,而公众的食品专业知识相对匮乏,若政府网络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充分,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非官方的小道消息甚至谣言便有机可乘,混淆视听。
  目前诸多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事件表明,政府官方信息公信力不足,小道消息与谣言盛传,将进一步加剧负面网络舆情的不良影响,加深公众对食品安全事件的误解,制约国内食品生产企业以及食品行业的发展,甚至诱发恶性群体事件。
  据了解,由江南大学牵头,全国20多所等高校与研究机构共同参与的《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和《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是教育部于2011年和2013年分别批准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培育项目。
本文章来源于:大公网: http://www.takungpao.com/
阅读(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