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日报3月1日】(记者阮渊)本报讯 由江南大学承担的《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3)》和《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3)》昨天在北京进行了首发。据悉,这两部报告由江大食品安全研究基地组织来自全国10余所高校的中青年学者共同完成,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
报告研究团队负责人、江大食品安全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吴林海教授认为,虽然当下对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总体稳定,正在向好”是基本面。“全国食品质量抽调合格率的总水平七年间提高了15.3%,特别是近三年来,一直稳定在95%以上,同时,自2006年以来,食品安全风险总值呈显著下降态势。”吴林海说,“公众应保持理性,对食品安全问题不应该持消极悲观的态度。”
报告研究团队对近十年间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典型案例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68.2%的事件缘由供应链上利益相关者出于私利或盈利目的,在知情的状况下造成食品安全问题。“这充分说明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明知故犯’是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成因。”吴林海说:“因此,锁定不当、违规违法行为食品生产经营者,并通过政府监管、市场监管与契约治理多种方式,才能真正从源头上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这应该成为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
《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研究团队主要负责人、江南大学洪巍副教授说:“目前来看,网民最信任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布途径是政府官方网站和大型门户网站,因此,加强这两种网站的建设,畅通食品安全的信息发布渠道,显得尤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