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日报3月3日】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2013年,受限制三公消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整个白酒行业都正经历被业界称为“黄金十年”后的寒冬。展望2014年,继续挤掉价格泡沫,从寄生于公务消费的“名酒”转向老百姓消费得起的“民酒”,是白酒业理性回归的趋势。业内人士认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意识到这一点,中国白酒行业变革已然来临,并且已经迫在眉睫。
暂时告别“黄金十年”
“白酒的故事发展出现了一个转折点。这个近五年来以30%-50%的高速度发展的产业,这个产值超过五千亿、利润接近一千亿的产业,前途在哪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3月1日在2014年中国酒业论坛作主旨发言时说。
魏建国表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白酒消费遇到了一些限制,而在于酒业从业者进入了一个非常迷茫的时代。白酒价格不断飞涨,利润不断飞升,白酒本身所承担的内涵已经脱离了它的本质。
喝白酒完败葡萄酒
在我国,“喝葡萄酒有利健康,喝白酒不利健康”的观点,也让业界非常苦恼。
江南大学副校长、酿酒中心主任徐岩也表示,中国白酒的科学研究理论比葡萄酒晚了很多,这也是给大家留下“白酒不如葡萄酒健康”这种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何时才能兼有内涵
一些业内人士并不看淡白酒市场表现。中国食品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马勇表示,葡萄酒和白酒绝对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葡萄酒跟白酒的消费人群不一样,消费方式不一样。认为未来的市场是葡萄酒快速增长,白酒是夕阳产业,这是杞人忧天。
魏建国认为,一定要有一个文化产品作为支撑,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产品“走出去”真正获得成功。酒也是中国的文化,估计未来5-10年,中国的白酒一定能“走出去”。
“这是一个最坏的年代,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分析人士认为,某种程度上来说,白酒业回归理性消费使得主流消费群体大众、平民的需求得到重视,白酒业由此可获得更为健康、更为持续的成长。白酒行业这个传统行业也更愿意去尝试如电商、消费者教育,白酒业也由此更愿意真正的沉下心来去做实质性的创新,这些将可能成为行业新的持续内生动力。
原文链接:http://shrb.qlwb.com.cn/shrb/content/20140303/ArticelB03004JQ.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