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苍梧晚报】研究生跳回“农门”建家庭农场

发布日期:2014-02-25 来源:苍梧晚报 
资料来源 苍梧晚报
【苍梧晚报225】(记者董纬 王运青)大学本科生、苏南城市小学教师、经济管理学研究生、城市轮滑俱乐部创办人……当这些身份信息叠加在一起的时候,无论如何你也不会将这样一名高学历青年与“泥腿子”联系在一起。
可是,平明镇安营村青年段俊春就带着这么一身“光环”,回到他的家乡小山村,繁育泥鳅种苗,推广无公害种植,建起了占地320亩的家庭农场。有人说他犯傻,有人替他惋惜,段俊春却说:“我回乡搞现代农业,就是给乡亲们做个示范,争取趟出一条致富路,带动大家共同致富。广阔的田野就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段俊春,1982年出生,自幼就聪明机智的他,学习成绩一向很好。2000年考入江南大学,2004年毕业,毕业后考入无锡市金桥实验小学,成为一名教师。富有开创精神的他,于2007年辞职,在无锡市创办首家“无锡新建轮滑俱乐部”,收入相当可观。可段俊春并不满足于现状,他一边经营着自己的事业,一边学习深造。2009年考入上海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专业读研究生,2012年修完学业,拿到了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证书。
可意想不到的是,从小就热爱农村的段俊春,对农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充满浓厚的感情,毕业后不考公务员,不进大企业,而是把创业的方向指向了农村——他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建设农村,回报家乡。段俊春从互联网信息栏上了解到,泥鳅是软黄金,在国内外市场上前景非常广阔,于是回到家乡进行调研。得知目前当地所有养泥鳅的都是小户零散养殖,养殖户大多不懂得真正的养殖技术,所获效益有限。当地泥鳅苗更是稀缺,养殖户往往都是收购农民零星捕捞的泥鳅来饲养。由于捕捞的泥鳅经过一道、二道、甚至三四道贩子的层层倒卖,来回辗转,成活率低,严重影响养殖户收益。
鉴于此,他结合在大城市积攒的经验和人脉,决定回乡创办一个家庭农场,搞泥鳅种苗繁育,推广新型泥鳅种苗,带动泥鳅养殖户共同致富。谁知准岳母得知他的这个想法,觉得很荒唐,说以他的学识、经验和才干,在无锡市找一份像样的工作根本不费劲,她对段俊春说:“小段啊,我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打小在城市长大,怎么能跟你到乡下去受罪呢?你就掂量着办吧!”好在女朋友特别支持段俊春,帮他好说歹说,总算说服了准岳母,同意他们回乡创业。
去年春天,段俊春开始大刀阔斧地建起了他的“亿丰家庭农场”。农场坐落在水源充沛、生态环境良好的淮沭新河畔,占地320亩,分为水产养殖区、无公害粮食种植区、绿色蔬菜种植区、瓜果采摘区和生活办公区。段俊春计划在3年内将他的家庭农场建成集水产养殖、种植、旅游观光、垂钓、餐饮为一体的综合型生态家庭农场,把产业做大。目前,农场已投入近500万元,建成现代化水产养殖池及泥鳅孵育专用池100亩,无公害粮食种植丰产田220亩,有产业工人10名。到了夏季,农场共繁育出日本川崎泥鳅与洪湖野生泥鳅杂交的巨龙泥鳅苗15万斤,发展泥鳅养殖户13家、无公害日光大棚蔬菜种植户19家,增加农民收入500余万元。
说到人生价值,段俊春笑着说:“职位无高低、事业无贵贱,在农村,更能放开拳脚、施展才华。”是的,他不但自己事业有成,当地老百姓也成了受益者。村里的群众都发自内心地钦佩他,把他视为发展高效农业的主心骨,发家致富的领头雁。在去年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段俊春以近乎全票的赞成票当选为安营村党支部书记。女朋友也认定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国庆节那天和他牵手步入了神圣的婚姻殿堂,一同扎根田野创造新的生活。
阅读(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