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媒体江南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江南 >> 正文

【无锡商报】吴敬:放弃绿卡 归国筑梦

发布日期:2013-08-02 来源:无锡商报 
资料来源 无锡商报
【无锡商报82日】“我没有多大的理想抱负,但我会跟随自己的心声,尽全力把当下的事做好。”———吴敬
江南大学的吴敬教授2006年回到国内,在归国的7年中,她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国内的学术资源、教学环境,让她渐渐适应了国内的生活,6年多的美国生活只留下一个回忆……
近年来回到无锡筑梦的海归人才逐渐增多,在他们看来,在国外工作不再是实现梦想的唯一途径,正像《中国合伙人》中所说的那样,留学生不愿留在美国,想要回来。作为海归,吴敬教授放下了美国梦,开始在无锡追逐自己的科研梦想。
最初梦想:找个安心地方搞科研
吴敬教授从事的是酶制剂发酵工程的研究,她坦言,刚回国时并没有豪情壮志,只想找一个合适的环境继续自己的研究领域。尚在她犹豫不决时,母校江南大学迅速向她伸出橄榄枝,于是她决定回国,但是,在国外多年的她早已不熟悉国内环境,刚回来时甚至抱着观望的态度,也没有打算放弃美国的一切,“当时想着,如果没法适应国内环境,还能再逃回美国去。”
回国初期,的确遭遇了不少困难,启动经费少、尚不能招收研究生、教学环境也须重新适应。机会也同时出现,一年后,江南大学获批筹建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吴教授加入了这个实验室,开始组建自己的团队,“一开始就空荡荡的实验室,什么都没有,”但是,她的努力、坚持以及学校、老师、同学大力支持帮助她度过初来乍到的窘境,就这样一点一点,从实验室设计装修、硬件设备采购开始,吴教授的梦想开始慢慢扎根。
她的讲述:科研团队渐成品牌
7年的发展,吴敬教授和她的团队已经收获不少的荣誉和认可,主持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企业高新科技研发项目20多项,完成成果转化12项,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团队日渐成熟,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生存期已过,进入发展期。
目前实验室里有教授一名,副教授两名,研究生三十多人,并有继续扩张之势。实验室在学生中建立起良好的口碑和人气;在社会上逐渐具有品牌效应,企业主动上门的不少,在合作中,又与一些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关系,“有企业家直接给课题,指定我们团队做项目。”
每年招收新研究生对吴敬教授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她不爱“优等生”,而更看重学生的可塑性。她发现,惯于应试教育思维的中国学生不善结合实际,缺乏主动性。所以开学第一课,吴教授总会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给他们灌输自己动脑思考、主动融入研究的理念。她一直强调逻辑思维的训练,告诫学生不仅要会做实验,更要会撰写科技论文。吴教授有句口头禅:“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就是用来提醒学生要有清晰的逻辑和科学的思维。
记者印象:豁达的完美主义者
曾经美国密歇根大学药学院博士后,今天江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带头人。在无锡,在江大,她的科研梦想逐渐成形,并不断发展。在采访中,吴敬教授语言真诚、亲切,在她身上,或许没有勃勃雄心,但她享受着为人师表的快乐。她喜欢与学生们待在一起,攻克一个又一个学术上的难题。吴敬笑着告诉记者,她不是天资聪颖的人,对于智能手机等3G产品只会使用最简单的电话和短信收发功能。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她无比专注、严谨和投入,“在专业方面,我是个完美主义者,学术报告行文必须严谨易懂,我也是这样要求我的学生的。”
讲到海归的经历,她告诉记者,回国之初她就发现,有一些海归人员会水土不服,“在我们目前的环境下,需要能研究、具有平和心态并善于交流的复合型人才,但有些海归习惯了国外的思维模式,在一开始难适应,他们更需要引导。”
未来梦想:构建有一定影响力的团队
“梦想,以前没有,现在有,而且很清晰。”吴敬说,在实验室和团队发展的过程中,她渐渐明确了自己的追求———自己的团队在国内国际能有一定的影响力,为学生们构筑一个良好的学习科研环境。
酶制剂是指从生物中提取的具有酶特性的一类物质,主要作用是催化食品等加工过程中各种化学反应,改进加工方法。虽然我国酶制剂企业多达百余家,市场份额只占世界市场的10%左右,甚至低于国外一家企业的市场份额。起步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我国酶制剂产业与国际水平相去甚远,国外先进科技仍牢牢垄断着工业生产的关键位置。江南大学针对目前酶制剂领域出现的问题,作出相应的对策,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无疑承担着技术上攻坚克难的重要职责。
背景资料:去年无锡市引进1000余海归
去年无锡市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6500人,海外留学回国人员超过1000人,人才队伍的发展逐渐成为无锡市高新技术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推动力。2012年,无锡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已突破10件;新增近900项高新技术产品;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可实现产值近6000亿元,同比增长12.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9%;企业R&D(研究与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等五项指标列全省第一。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战略资源”,在无锡已形成共识。如何让高端人才在地方经济发展建设中发挥更大的潜力,实现他们的价值,在无锡借助各种平台,让“科学家”变身为“企业家”,甚至是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家”,让他们用梦想为无锡经济腾飞插上翅膀,将成为无锡未来发展的新目标。(韩玲李沁雯)
本文章来源于:新华网无锡频道http://wx.xinhuanet.com/ 
阅读(

    点击排行| 精华推荐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083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6517

服务邮箱:xck@jiangn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