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晚报7月10日】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确定今年世界人口日的主题为“青少年怀孕”。记者了解到,进入暑假后,各家医院接收的女生人工流产又多了起来。“青少年们太需要青春期知识了,老师家长都不知道怎么讲,青少年渴望这些知识。”经常到学校给同学们讲解青春期卫生常识的心理咨询师蒋武这样表示。
高一女生意外怀孕致引产
谈起未婚先孕,市人口计生委科技处处长龚宝梅最难忘的是北塘区高一女生小丽的遭遇。
当天是开学首日,去学校报到后早早回家的小丽,趁机溜进了网吧。突然肩膀被人拍了一下,迷迷糊糊就跟着他走出了网吧……等小丽清醒过来,却发现自己躺在那个男人的床上。小丽背着书包回家后,因为平日里与父母的交流不多,也没有向父母说起发生过的事。几个月后,有一天小丽的表姐发觉小丽胖了,再仔细了解才知道她已经怀孕七个多月。原来小丽一直都穿着宽松的校服,身体上的变化竟没有引起父母的注意。小丽在家人的陪同下向相关部门求助,最终在医院做了流产手术,但她的身心受到了严重伤害。
发生在小丽身上的事令人惋惜,如果学校、家庭能传授一些生理健康知识,如果父母能多关注一下女儿,如果小丽能了解一些女性生理结构,也许她就不会发生这样悲惨的事情。除了类似的流产手术,龚宝梅介绍,无锡已经出现了一些青少年未婚妈妈,如南长区曾有一名16岁少女怀孕生子成了未婚妈妈。她自己并没有照顾孩子的能力和经济来源,只好把孩子交给外公外婆来照顾。
新市民子女青春期知识更匮乏
今年4月,12岁的外来务工人员女孩小兰被一五旬男子性侵,这个女孩甚至不知道事态的严重性,还把这个经历当故事讲。
4月以来,心理咨询师蒋武先后去了6家外来民工子弟学校为1000名小学女生开设青春期讲座,并教会她们一些实用的防止性侵害知识。“她们的青春期知识真是缺乏,多数家长从来不和她们讲这类话题,有些小女生甚至月经不正常也不告诉母亲。”蒋武发现,在流动人口家庭重男轻女现象还是挺突出的,许多家长对于女孩的青春期教育几乎是空白,很多女孩还是第一次可以谈这些话题。讲座后,有近100位女孩加了蒋武的QQ,向她咨询各类问题。“虽然我只给这些女孩讲了一些青春期常识,但从她们的眼神和表情,我看得出她们很渴望这些知识。”蒋武表示,能向她们传播这些科学知识很欣慰,这对她们一生都很重要。
未婚先孕女孩不敢面对现实
市妇幼保健院针对流产后女性开展关爱行动,但关爱服务中心的专职人员王崖娟告诉记者,尽管未婚女性更需要关爱,但她们留下的姓名、年龄、电话却往往是不真实的,想关爱她们都无法实施。“前几天有一个女孩来人工流产,在我印象里她已来过不止一次了,而且每次留的名字都不一样,年龄也不同。”王崖娟介绍,根据要求,对于每个流产后女性,一般都要电话回访几次,为她们解答一些问题。婚后流产女性更愿意倾听医生的指导,而未婚流产女性则不愿面对。让医护人员担忧的是,有些多次流产的女孩子宫已是伤痕累累,不知道她们婚后还有没有生育能力。另外,还有一些未婚先孕女孩,因经济等因素去一些不正规的小诊所里流产,对于身体的危害更大。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陈雅芬说,一些女生不把流产当成事,为不让老师和同学知道,一些女生刚做完流产就直接去上学,这对身体伤害是很大的。
性教育引入“同伴教育”
目前,人口和计生委的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主要有两方面:青春健康教育和提供可及的便利服务。青春期健康教育已纳入学校包括初中、高中、职业学校的常规教育。而在可及的便利服务方面,包括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指导服务和提高避孕药具的方便获得。
龚宝梅说,目前全市已有1000多台投币式自动售套机,只需投入一元硬币即可获得避孕套。在一些大专院校,自动售套机放的位置很隐蔽,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显人性化。
因为在一些敏感问题上,青少年往往能够听取或采纳同伴的意见和建议。近年推广的同伴教育,就是利用青少年的趋众倾向,开展性教育的一种方式。市计划生育协会秘书长杨志坚说,自2009年无锡开始培养同伴教育主持人,至今已举办过四期培训班,培训主持人达90多人,第一期培训班中主持人以大二学生为主。同伴教育主持人每年都会组织150场左右活动。胡佳威,江南大学大二学生,做同伴教育主持人已有一年半,因其出色的工作能力被中国青年网络选为第二届优秀青年训练营江苏省代表。说起同伴教育,他娓娓道来,满是自信和骄傲。他介绍现在在江南大学同伴教育非常受老师和同学的欢迎,每个学期都会组织30场左右的活动,由班干部或者辅导员来他这里预约报名,每场30人左右,一边做游戏一边在欢乐的氛围中讲性安全与保护的知识。
“公开讲性知识还是比较敏感的,每场活动开始时都会找一些话题来带入,比如进入大学开始恋爱,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在恋爱过程中如果有一些关于性关系的认知冲突怎么办,这时候会让大家头脑风暴讨论,再进行科普讲解,逐步深入。”胡佳威介绍,每次做完游戏,他们还会请同学做调查问卷,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同学非常需要这方面知识,而同伴教育这种方式他们也非常喜欢。(见习记者谭金环 记者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