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6月23日】“发电采用纯稻壳燃料,稻壳灰用来生产白炭黑、活性炭,在米糠浸油、毛油精炼、谷维素和糠蜡提取方面,形成了自己专有的技术。”工作人员曹兴文介绍说。
泰丰米业目前正在筹建由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国家实验室研发的稻米蛋白项目,项目总投资2.7亿元,建成后年加工10万吨碎米,将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碎米加工大米蛋白企业。
增后劲 技术引导产业未来
去年以来,稻米市场“稻进米退”。水稻收购价逐渐提高,大米价格不能超过国家物价限定水平,没有深加工则只能微利经营。
“没有先进的技术和产业链合理配置,粗加工企业会逐渐出现生存危机。稻米加工企业的出路在于向规模化发展。”谈到稻米加工行业现状,孙树杰说。
据介绍,单纯加工水稻,每吨效益不到90元,在全产业链企业,经过深加工每吨水稻可增值348元,是单纯加工水稻的4倍。“深加工能够大大提高比较效益,谷维素粗品每吨7万元,而提纯谷维素每吨则达40万元。”马福成说。
目前,万源、泰丰、崧阳等稻米加工企业都在上项目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条。海宇米业30万吨稻谷加工6万吨生物质清洁颗粒燃料项目等正在加快推进。
在稻米加工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的趋势下,技术将决定企业的走向。近两年,鹤岗市不惜代价,引进科研院所和技术人才,加强稻米加工的技术储备。正在建设的北京化工大学院士工作站,研究成果优先支持稻米加工企业,将有效增强鹤岗市稻米加工产业的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