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6月26日】(通讯员 柯文才 记者 韦轶婷)昨天上午,记者从江苏省征兵办和江苏省军校与国防生招生办公室获悉,随着我省“征兵宣传校园行”活动的深入开展,各地的大学生应征报名和报考军校及国生防人数双双创历史新高。全省目前已有28300名大学生报名应征,并有近3000名学生报考军校和国防生。学生毕业时间与征兵时间实现有机衔接,从军热又重新在院校燃起。日前,记者先后到江宁大学城和仙林大学城等高校园区采访,在6月毕业季,与大学生们在一起聊聊当兵这件事。
“‘军营大学’给我更多成长!”这是南京理工大学2010级国防生赵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个被同学们称为“励志小丫”的女生,克服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因不堪家庭经济重压而离出走、弟弟打工不久便工伤险致瘫痪等种种困难,坦然面对人生挫折,立志军营奋发学习,获得南理工“校长奖章”,成为一名优秀国防生。她的经历和选择证明:军人的坚毅品质,可以助人战胜磨难,选择军营即意味着成长。
“没有部队的那几年摔打磨炼,就没有我的今天,军营是我们年轻人成长成才的‘沃土’!”这是军区优秀大学生士兵典型朱积标的军旅感言。3年前返校复学的江南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朱积标,短短两年的军旅生涯却收获了一连串荣誉:军区“何祥美式爱军精武标准”、“优秀‘四会’政治教员十佳标兵”,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如今,已经被保送读研的朱积标发挥当兵时的“敢打硬战”的精神品质,攻下一座座“知识山头”,被评为“江苏省十大优秀大学生”。
“读学士考硕士不难,做个优秀战士却没那么简单。如果把兵当好了,这世上也就没有什么挑战可以阻挡了!”入伍7年来,舟桥某旅特务连班长崔栋国,从“弱书生”成长为一名“血性班长”,这一路走来也曾遭遇过许多“成长的烦恼”,但他坚持放下大学生的“架子”,甘当“小学生”扎根基层岗位学技能练体能,荣立三等功、二等功各一次,被军区评为“东线尖兵”、“学习成才标兵”和“优秀一线带兵人”,被入选“全军和武警部队百名好班长新闻人物”,成为享誉全军的优秀大学生班长。
“国家征兵时间调整后,为青年学生从‘校门’到‘营门’开设了直通车,这为我们征集高素质兵员创造了条件。我们很欣喜地看到,许多高学历青年放弃地方优厚的经济待遇,选择到军营追求理想,实现个人价值。其实,入伍即意味着成长,军营打拼有种更多的成才机会,因为自建军以来,部队就是一所‘大学校’,是培养经国将才的地方。”江苏省征兵办主任陈平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