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网6月8日】近年来,江南大学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切入点,实施“师德引领、事业感召、机制激励,研修武装、典型激励和人文关怀”六大培养举措,以德育德、以德育心、以德育人,不断强化、激发青年教师的责任心、事业心、进取心,提升、孕育青年教师的自信心、欣赏心、感恩心,形成了“心心相印”、“环环相扣”的多维度师资培养路径,为学校人才培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该校将师德师风规范教育纳入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思政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分规划和学院(单位)任期目标责任制工作中,专门成立“江南大学学术道德委员会”,制定《江南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规范课堂教学行为的意见》等制度,鼓励教师坚持学术本位,潜心治学,以师德促进生德,以教风带动学风。同时,组织召开校院两级各类师德师风研讨活动,如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专题研讨会、“青年教师教育与拔尖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知识竞赛;人文学院的党员示范课、法学院的《师德十问》倡议、理学院的“站稳讲台,师德为先”、外国语学院的“讲师德、铸师魂”主题交流会等,总结交流师德师风建设先进经验。此外,注重加强理论研究,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校级思政工作研究”必设课题,每年发布2-3项,并积极整合专家资源开展《高校教师师德自律现状与形成路径:师心自律与师行自律》等专题项目研究,为进一步做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提供理论决策依据。
该校针对新入职、已入职青年教师分别采取不同举措,将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集合。同时,学校注重政策设计的正面引导和激励,出台一系列在科研政策和科研经费上向一线青年教师倾斜的激励机制,实施“至善青年学者支持计划”,每年选拨培养50名青年教师,加大青年优秀人才选拔和培养进程;畅通“绿色通道”,完善职称评定和科研考核机制,为青年教师的考核评聘提供便利;完善有关聘任、管理和考核制度,启动“非升即走”、“非升即降”、“非升即转”政策,将青年教师教学科研等考核结果作为奖惩、培训、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成立“教师卓越中心”等机构,搭建形成多途径、多平台、多层次的培养平台,强化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指导。开展“青年教师教学会讲大赛”,启动“教师微格计划”,组织专业教师参与、观摩“教学会讲”。通过聘请“教学专家”示范教学、组织青年教师现场教学、编辑“教学会讲”视频等方式,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还不断完善青年骨干教师公派出国计划,每年选派40位青年教师、相关学科建设急需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赴国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做访问学者,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设立青年教师科研启动经费和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专项基金,支持青年教师开展项目研究工作,并通过举办“青年学术论坛”、青年科学家论坛、组织“青年学者日”等活动,加大青年教师科研学术交流。此外,学校建立科研导师制,充分挖掘老教师的教育科研资源,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为青年教师课题研究进行指导和帮助。
该校高度重视各级各类师德模范、先进典型在提升青年教师师德修养方面的榜样和引领作用,紧扣“师德素养、业务技能、教师形象、廉洁从教”等几个方面,树立、表彰和宣传一批师德师风榜样,形成了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尚。开展“我最喜爱的老师”、“教学名师”、“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等评比活动,每年评比出一批师德高尚、教学成果突出、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代表。坚持做好一年一度“师德标兵”、“最美江南人”、“感动江大人物”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大力表彰在潜心教育、严谨笃学、热爱学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领域涌现出的优秀教师。加大先进典型的表彰力度,编印优秀教师先进事迹专辑《乐育桃李芳天下》,开辟《江南人物》、《江南俊彦》校报宣传专栏,精心筹划历年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汇总、制作全校先进教职工光荣榜,并对先进教师的师德行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目前,该校正在起草《江南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就全面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做出部署安排,旨在引导广大青年教师为实现 “江南梦”、“教育梦”、“中国梦”贡献智慧、青春和力量。